晓梦迷蝶

我记得很清楚,最初那一稿发到国学数典论坛的时候就是写到这里,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徽容姐姐、大水的支持,我都不知道还会不会这样一路披荆斩棘地走过来。当然了,国学数典也成了我一次次修改的动力,因为公开的发出来了,既然给人看,就不能能让人笑了去。到了如今,动力,或者说压力,当然已经不止于此了。

现在我还停留在这里。回首这三年来,我清清楚楚看到自己的进步。我始终觉得我的进展太慢了,所以才会有昆曲社的那一幕才会使我几乎丧失信心,好在有大水和高凉的话,后来又有汪兄,我便跌跌撞撞走了下来。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我知道我在进步。

故事

这一齣的故事很简单,入夜两个人分别被月色吸引,巧遇。但是这一齣在我看来极其重要,整个故事的起因便是因为二人相爱,二人的相爱正是在这里,所以我极力希望营造一个唯美、春心漾动的氛围,碍于笔力,我没有做到我最希望达到的效果,但是我竭尽全力了。

引子

只有原稿一用了引子,当时就是读了几首诗词然后就开始凑韵,现在看来可以发现第一支【霜天晓角】有一半文理不通。第二支【霜天晓角】倒是一直出奇的满意,所以原稿二和修改稿都尽力的保持着原来的文字和意思,但是总觉得不如原来。

联套/曲牌

联套变了N次。

 

原稿一(基本是最初稿)用的【念奴娇序】四加【古轮台】二。《南北词简谱》说念奴娇序:“此调音节极高,传奇中皆用作同场大曲。”显然是不适合这里的,这一出里情绪虽然有变化,但是总体是以安静为主的。

 

原稿二用的【一江风】,这个曲牌最初选的时候居然觉得一点问题没有,于是很认真的写了起来,中间因为出国,耽误了很久,再看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怎么说呢,这个曲牌的连用无法撑起一个生旦对儿戏的场面,总之就是这个曲牌用在这里越想越别扭。

 

修改稿用了六支【懒画眉】两支古轮台。先说说我的想法,用曲牌叠用的办法解决这一出在节奏上比较灵活些,所以这里我一直以来都倾向于曲牌叠用,可以说是我偷懒吧。再有就是从《琴挑》一折用的【懒画眉】来看,前两支作引子,后两支叙事,且曲情细腻。以下引用汪兄的说法(我道行太浅啊~)“【南吕】【懒画眉】倒是很通用的,可细腻可急促可静雅可繁场,曲子可塑性很强”“这种晚上的情景 男女相思的,两个人懒画眉一般不出错,一个人则【商调】【二郎神】【集贤宾】 +XXX”

【懒画眉】写的时候发现很诡异,因为这个曲牌几乎所有作者都是句句用韵,然后我就无法区分到底那几句是一起的,尤其琴挑的四支,几乎每一支最后一句都是脱开的。感觉古人写的【懒画眉】,很少有两句之间联系特别大的,都是一句一个事儿,但是整体有一个支撑。后来听汪兄说前两句是一个乐段,后三句是一个乐段,于是我在第五支的时候在第二句之后插入了念白。

刚才回翻聊天记录,又看到那个煞音什么的,头疼,唉!

据汪兄说,【古轮台】的曲情是有些心理上的紧张的。曲情这个东西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去确定,尤其这个这么诡异的总结。根据前人文字去总结有时不那么靠得住,我希望能够去根据音乐确定曲情,不过这对我来说很有难度,只能尽量去学、去试试吧。

事实上根据我前面博客的记录可知,修改稿的联套也是一次次的在变化。

起初的想法在现在看来十分的不对劲(见《第七齣曲牌(考虑中)》)。【玉芙蓉】是正宫调的曲牌,我总觉得有种悲壮的感觉,但是这感觉从何而来我却记不清了,可能是《八阳》吧。另外据汪兄说:正宫的曲子还有缠绵庄重的感觉。其实这个我应该是知道的,因为确实查到很多【玉芙蓉】都是“缠绵庄重”的,只是原来对于曲情的认识太浅,以为曲情只有悲喜两种,现在才渐渐打破了这个局限的认识,开始重新认识何为曲情。扯远了,扯回来。不管是悲或者缠绵庄重,显然都是不适合我这里的。

再说【排歌】,这个曲牌我觉得跟【一江风】有相似的地方,不是能够撑起重要场次重要情节的曲牌,似乎都是走个过场赶个路什么的用的。

另外,当初不想用【懒画眉】的原因是:下一齣原本用的是四支【懒画眉】,如果这里用了,下一齣必然要改。不过现在这个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下一齣即使不换曲牌,也是必然要改的了。

这一次变动之后,联套确定为【懒画眉】六,【梁州序】四/二,【尾声】(见《第七齣曲牌(最终确定)》)。【梁州序】据《南北词简谱》说:“此调声极美婉,宜用在排场安静处,《琵琶·赏荷》用作同场大曲,微嫌不称也。”那么这是很适合我这里情况的一支曲子。舍弃的原因很简单:我原来用的【古轮台】,既然【古轮台】可以,那么我就懒得大动干戈的重新写了~hiahiahia~~~

曾经犹豫过是用六支【懒画眉】还是四支【懒画眉】两支【赚】,最终选择了前者,原因是庚亭韵平声仄声可用的字都不少,【懒画眉】每句只有一个仄声,南吕【赚】则全是平声韵,有一个就比没有强啊。

用韵

庚亭韵

我感觉这个韵比较适合韵脚平声仄声都有且平韵稍多的联套,尤其像我这种尽量追求婉约风格的,很多字可以用。

当然,再宽的韵我用来用去还是没有字,囧。

曲文

原稿一怎么说呢,三年前的文字,现在读起来虽然有很多地方感觉挺不错,但是也有很多地方不忍卒读,感觉不错的在后面两稿都尽量保留了,毕竟这一齣的感情基调一直没变。

可惜很多细腻的情思在逐渐雕琢的过程中够给磨没了,那时候我高二,正好与女主人公同岁,为了找感觉,晚上放学在校园里转了老半天,拿了抄着曲谱的纸,边走边写。那时候正是与南方暮春差不多的天气差不多的温度,空气里有一种潮湿的、清冷的感觉,那种冷也是很特别的,是春天的感觉。我自己一个人,尽量寻找人少的地方,看着满地的树影,一面做着程灵玉,一面做着白恂英,那种感觉那种经历恐怕以后都找不到了。我的印象特别深,以前一直不理解《西厢记》“夜凉苔径滑,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一句,不理解露水怎么有那样大的威力,但是那天回到寝室,一摸那张纸,完全被露水打透了。

当我重新写这一齣的时候,我所做的就是尽量回忆那一天晚上的感觉。

原稿二如果不是联套有那么大的问题,我肯定就沿着这个写下去了。写这个的时候特别在状态,尤其后面程看到白那种吃惊的感觉,我当时写到这的时候觉得心里一震,像真的被吓到似的,心慌,然后渐渐平静下来,顺着剧情,惴惴的想:这个人我好像认识。

原稿二几支曲子可以说倾注了我当时的全部心血,最让我觉得可惜的就是“怕梨花,白到伤心,明日成飘零。尽已铺苔径。”一句。这句是受到张先“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和纳兰“晶帘一片伤心白”的启发。

下面说修改稿。

第一支【懒画】眉我着力于程灵玉的无端烦闷,就如牡丹亭游园,杜丽娘的“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有点堆砌意象吧,不过这些意象是有内在联系的,最后的“何处人间堪寄情”是想起了李煜的“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限于平仄,用的不那么自然。

另外,“自取玉钗剔烛明”一句我还是不大托底,玉钗真能剔烛么?不会烧坏掉么?即便不会烧坏,沾上蜡烛燃烧出的黑黑的东西,不是也看难看?找了一圈,找到一首张祜的《赠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燕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原稿二的“玉兽沉香冷”也是这个问题。去故宫网站找了一圈,别说,还真有一件青玉天鸡薰炉,那么我认为玉是耐热的吧。

第二支【懒画眉】最大的疑问便是伽蓝能不能代指尼庵,在数典问了一圈,没有结果,《渊鉴类函》说是想找,可是看起来也太累了,找了一页半,没找到,放弃。暂且认为可以吧。

第三支【懒画眉】就是化用了原稿一的第二支【霜天晓角】,觉得效果不如原来。前两句说明为什么半夜跑出来,后三句说半夜跑出来看到什么了。

关于“交颈双鸳兰渚瞑”一句,我原本是化用的“沙上并禽池上暝”一句,写修改稿的时候才发现我一直以来对这一句的理解就是不对的,我一直以为这句的意思是沙上并禽在池上睡觉,后来发现此暝非彼瞑,意思完全不同。百度之,发现这句的意思是沙上并禽、池上昏暝。即便是瞑,也没有睡觉的意思,那就当我是由合眼引申成睡觉了吧。。。

第四支【懒画眉】最满意的就是“年年欲把心肠硬,犹怕见春残随落英”的感觉,虽然文字未必好。前面三句又在堆砌意象了。信步亭皋数春星,是两句词的合体:“遥夜亭皋闲信步”和“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很喜欢的两首词,李煜与纳兰,我最喜欢的两位词人。树影依墙风月清,我一直想把风月两个字换掉,因为这一齣一直在不停的提这两个字,总觉得自己辞穷,而且我确实是辞穷。“檐前谁曳护花铃”这句逻辑有点问题,檐前的该是惊鸟铃,那就姑且认为这是指檐前树上挂的护花铃吧,嘻嘻。

第五支,对应原稿二第五支【一江风】,满意程度远不如原稿二那仅写出来的三句。第一句还在观景,到第二句忽然看见剑光闪动,纷霏本来是形容雨雪的,我觉得比用纷飞好。下面三句从我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起就没变过的东西,哈哈,当年的小说就是写到这里夭折的,现在回想只有这一处觉得用小说比用戏曲表达的清楚。隐约记得原来写的是:程灵玉自觉虽是深闺弱质,此时胸中却起了万丈豪情。(忽然想起来小说好像还没扔,好像跟日记一起放在国内了~)。

第六支【懒画眉】最头疼了,尤其第一句,试想白恂英一惊之下,一转头忽然看到绝世美女的感觉,这种惊艳的感觉,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西厢记》中的“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觉得这一句表达的太到位了,可惜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起初想用“初放幽兰艳且清”,是《花月痕》中一句话:“痴珠从那月光灯影瞧着秋痕,真似一枝初放的兰花,葳蕤窈窕,极清中露出极艳来。”不过要是这么用,为了押韵,只能把艳放在前面,这么一来总觉得太轻薄了,思量再三没有用。不过现在的似乎太平淡了,也有可能跟我自从到美国之后对诗词剧本就不大有感觉有关,好在最近隐约又找到点感觉。

后面两支【古轮台】就是因为完全没有才思所以偷懒,最满意的也是原来写的两句“玉体不安,寸心似病”,合头用合前就更是偷懒了。

【尾声】前两句是改编原稿一,最后一句想了好久,写罢“好梦由来最易醒”的时候还很满意并且兴奋的掷笔而起,过一会儿想想觉得这句怎么这么熟悉呢,再过一会儿仔细想想好像在《花月痕》里看过这一句,一查,悲剧了,我居然平白无故抄了杜采秋一句诗……

总体来说吧,这一齣磨得太多了,感情磨没了,写的时候就没激情,现在写补叙更没激情。啊!我可以去死了!!!

上下场诗

程灵玉上场诗是我自己写的,我写诗总是没味道,写五言尤其没味道,前两年被人说“通篇语熟”的毛病到如今也没改,说到底还是太懒,不肯炼字(我倒是觉得衍生那首比这首好,见《夜行》)。白恂英上场诗用的是钱起《春夜过长孙绎别业》前四句,全诗为:“佳期难再得,清夜此云林。带竹新泉冷,穿花片月深。含毫凝逸思,酌水话幽心。不觉星河转,山枝惊曙禽。”怎么说呢,跟我这整出的风格好像不是特别搭,好像整出都是那种很绵软很郁热的感觉,到了这四句一下有种清峻的感觉。

下场诗首次尝试集唐,集死我了……我看以后还是自己写吧。“门径萧萧长绿苔(无名氏),何因相顾两裴回(白居易)。相逢相笑尽如梦(刘禹锡),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第二句第三句表意有点重复,不过我实在不想继续找下去了T_T

念白

第一段念白我记得原来挺有感觉的,高二出去找感觉那天之前在教室本来没什么感觉,看了自己写这段念白,居然一下子就找到感觉了,大概那天晚上的景致跟我在剧本中的设置实在太符合了吧。这次写的时候就没有那个激情,所以索性少动。不同者中间插了一段把梅香支走了,要不实在说不过去(支走了也不大说得过去,哈哈)。然后说推窗一望,插了一小段骈文,对偶大概要成为我永远的心病了……汪兄对这一小段的评价是:“我读这几句的时候,觉得这小姐的脖子很快,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的。”本来是因为原来选的曲子可以有几句用在这里赞叹月色,改的时候就下意识认为这里一定要说点什么,于是写了这一小段;后来再想,似乎只赞叹一句“好月色也”也很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既然这一小段并不讨巧,以后修改的时候干脆删去好了。

第二段白恂英独白暂时比较满意。至于说暮春是不是还有料峭春寒,我觉得还是有的,即便到了夏天晚上露水一打也挺冷的。

【懒画眉】【古轮台】中间的一段是两个人感情最微妙的时候,大体满意,生的第二次没话找话还要再弄得合情合理一些才好,现在的似乎还是有点莽撞。

最后一段念白我想表达一种兴尽悲来的感情,这种感情我是常常有的,尤其回忆以前一些事情,总觉得好多事情以后都不会再有了,就一下子很悲伤。

其他

1.一直没有激情,太要命了

2.越写越觉得自己诗词功底太差

3.关于程灵玉的性格有时间还要另写一篇

4.补叙可算写完了,趁着这两天有点感觉,进军第八齣

5.某个说要回我邮件的家伙,现在我不仅第七齣写完了,连补叙都写完了,我怎么一个字也没看到啊?

胡言乱语

晚上没睡好,看牙回来在地铁上断断续续睡了一路。

下地铁之后跑去图书馆,找红楼梦以及相关书籍。

本来我是不愿意看相关书籍的,诗词也好小说也好,有个注就够了,赏析纯粹多余,不过这次时间实在是太紧,靠自己理解实在来不及了。

图书馆检索好像改版了,callnumber不见了,于是只能找大分类,去小说分类,找了半天,看到了一大票西游记,一小票水浒传以及三五本三国,就是没见红楼梦。刚想转移书架,防火警报居然响了——今天防火演习。。。。所有人都被赶出图书馆。我一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进去,干脆就去附近的牛肉面吃饭。摘了眼镜很开心的吃到一半啊,赫然看见汤里漂着一个黑色的东西,起初以为是碎花椒什么的,又吃了一口觉得不放心,拢眼神一看,隐约看到上面有深浅相间的条纹,似乎还看到腿了悲摧的一天赶紧戴上眼镜,进而确定这是一只虫子悲摧的一天悲摧的一天悲摧的一天抻着苦瓜脸拿去找老板,没收钱,然后我迅速冲出面馆,本来想在旁边买俩包子当晚饭也忘了。。。

回到图书馆下定决心从第一排开始找,好在这到底是美国的图书馆,中文书籍也就是七八排架子吧。,更顺利的是红楼梦等一大堆早期白话小说都在第一架的角落里,当我欣喜若狂的打开眼前的红楼梦时,一盆冷水从上泼下——台湾出的,繁体竖排悲摧的一天继续搜寻,找到一个人民文学的,但是只有下册。。。。只有下册对我来说跟没有一样啊。。。。于是抱起这两本三民书局出版的红楼,然后我发现这两本书跟人民文学的那两本厚度差不多,怎么会这么重啊。。。。一回头,看见对面架子上有徐朔方校注长生殿和王季思校注西厢记,顺手拿了来,也是繁体竖排悲摧的一天

接着去找研究红楼梦的书,好像是第四排架子吧,居然只有三个格子。。。我记得市图红学方面的书有整个一个架子。好吧,忽略数量,拿了一大堆,挑出MS有用的,其余MS没用的放回去,于是我从图书馆借走了7本书:红楼梦上下,长生殿,西厢记,名家图说林黛玉,周思源看红楼,读红楼梦随笔。。。。意外收获:看到昆曲日记和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对了,还有金瓶梅,这本在市图、学府书城都死活找不到的古典名著。

回家的路上我就在想啊,幸亏图书馆这方面的书不多,要不我就要趴下了,这几本书怎么会这么重啊悲摧的一天然后我又觉得啊,这种文学名著还是要精读一下的,用到的地方太多,临时抱佛脚总不是个办法啊。然后我又在想啊,幸亏有花月痕打个底子,要不我连抱佛脚都没法抱。。。。

本来以为悲摧已经告一段落了,回家之后发现半碗面根本没吃饱,于是添了一个八宝粥,然后开始连网,死活就连不上了,背了会单词睡了一觉,继续连,还是连不上,一直到快七点,终于连上了,习惯性打开qq,再次悲摧了,俩流氓打起来了悲摧的一天

流氓打架不要紧,怎么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打起来了呢悲摧的一天

最终发现我这个破系统也不是完全没好处,流氓打架是通过安全组件打的,我这个破系统跟TX的安全组件根本不兼容,所以根本没有影响。。。。

胡言乱语

原本我以为有很多话要说的,因为二十岁于我的思想中几乎是一道分水岭的感觉,可是由于短期内目标太过明确,所以我几乎没有感觉。

11月5号考托福,然后等成绩。如果过了,谢天谢地,那么接下来在美术老师回来之前,继续准备英语应付另一个考试,还有努力学习弥补上半学期的亏空,顺便把第八齣搞定;如果没过,马上报名下一考试,所有活动延期。

还有个稍长期的目标,我现在总是觉得以前关于格律方面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于是至少需要重读《曲律》《闲情偶寄》《顾曲麈谈》,如果我能理解的话,重读《昆曲的音乐与填词》,因为这一本第一遍读根本没读懂。新增的还要读《螾庐曲谈》《昆曲格律》,能读懂的话读一遍《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北套)》(南套没处找去),假期能回国的话至少要先把《缀白裘》买了,还有钱的话就把《六十种曲》也买了,怎么带过来是个问题。

胡言乱语

早听老师说过BroadwayNYU附近有个超大的旧书店,昨天恰好在豆瓣又看到有人提供了具体位置:E12st和Broadway交口,名字是StrandBookstore,今天又正好去Chinatown,于是顺路逛了过去。

很久没去过书店了,法拉盛的中文书店挺让我失望,之后就再没逛过书店,今天也是第一次逛外国书店,感觉超好。

一走过去就看到外面露天摆了一圈书架子,赫然写着一块钱一本(当然是用英文写~)我粗看了一眼,就走进去。一进去发现这个书店真是大的要死,两大排展示桌,其余全是相隔不到一米的通天书架,我估计要将近三米高,满满的全是书,几乎没有空位,拿了一本书再插回去就要费好大力气,种类齐全分类详细,并没有我老师说的那样一个大麻袋自己进去翻(那样也挺有意思,不过对于我这个英文根本不过关的人来说就没有意思了,想想都可怕。。)。似乎都是旧书,但是很多书看起来还很新。折扣一般在五折以下,甚至有二、三折的。格局跟图书馆很像,但是分类更细致、更容易找,区域大分类,书架小分类,小分类后书还是太多的就再按字母分类,很难想象这样庞大的工程是如何做得这么出色的。

但是这个书店逛得我很纠结,原因还是我英语不好且对于英语文化并不了解。这次由于是临时决定逛过去的,我连个电子词典也没带。逛的时候能感觉到里面也有很多的书、很多的小说是比较垃圾那种,但是我却判断不出,并且我无法通过书名去判断里面的内容,甚至分类的单词我还有看不懂的。所以呢,当我决定要在外面一块一本的那些里随便挑一本的时候,发现根本无从下手,犹豫许久终于空手而归。

等到不这么忙了,就抽一天再去逛逛,找一本差不多的小说和差不多的专业书籍,是时候我该去了解了解自己的专业了。

希望未来不远,我能回到那个两天读一本书的日子。

读书观剧

连听了好几部短篇评书了,心里自然有个比较。

康熙私访一听就不是传统书,干巴巴的,原来听连丽如的就觉得没什么意思,我以为是因为我不喜欢连丽如,这次又听李菁的,从头到尾听下来,还是一样的感觉,人物性格不丰满不说,逻辑上的纰漏也不少,印象最深的就是阁老王希(音写)闯宫,还下了挺大决心,整得跟真事儿似的,智商有问题吧?

再有黄三太杨香武一班人那个奴颜婢膝的相儿,我顶不得意。

接着听的是王玥波的素秋。素秋前阵子听过刘立福的,听过王玥波又看了聊斋原文。原文中似乎仅以素秋为线索,并没有把素秋当做主人公一样着墨,素秋的性格特点不是太清楚,或者说由于俞恂九和俞谨庵的性格太鲜明了,素秋反而淡化掉了。聊斋粗略看了几篇,似乎都是样,不知道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聊斋的小说是对事不对人。

王玥波的处理是俞恂九和素秋并重,刘立福的处理是俞恂九、俞谨庵、素秋并重。刘立福说的很细致,我偏就喜欢这样细致的。尤其到后面素秋与周生,刘立福的还是很耐听,王玥波的就稍显无趣,结尾甚至还有点仓促的感觉。反正我发现我就是喜欢刘立福。

王玥波这段聊斋应该是在崇文书馆的录音,感觉现场气氛远不如宣南,台上台下都放不开似的,尤其台下,抖个包袱好像都没什么人笑。或者这是电台录音,做过什么处理也未可知。

再下来听的是殷文硕的君臣斗,听到7、8回就开始觉得实在听不下去了,硬撑着听到十一回,决定彻底放弃。故事情节很无趣,一点经不起推敲,感觉就是下层百姓在YY皇帝大臣。这刘墉塑造的绝不可爱,乾隆智商也显然不够且精神多少有点问题,至于和珅,痴傻呆乜太过了些,。殷文硕的声音把某一句摘出来,真像刘宝瑞,可惜只有皮毛不见筋骨。嗓音也许确实相像,但最不该很做作地去学刘宝瑞有些地方的“结巴”,并且放大化。殷文硕基本每两句就要结巴一次,这谁听谁受得了啊。

放弃了君臣斗之后,现在听的是宣南08年初的大话关云长,还是王玥波说的有意思,哈哈

读书观剧

美术老师要回国,飞机上想找点评书听,我把刘立福赞得天花乱坠,然后就在P3里随便找了一段给他听,他一听竟然很不喜欢,说刘立福音色不好,节奏也不好。

我后来听了一下,那一段确实很无聊,故事就很无聊,寡淡的很。可是向下听去,那真是精彩的一回,聊斋原著的故事很散乱,到后面可弃的地方似乎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偏偏刘立福就把后面说的跟前面一样的精彩,我真是越来越喜欢他了。掰开揉碎,细细的说,细水长流,就像小火煲汤,味道慢慢的就炖进去了,听得我舒服极了。

再说聊斋原著,我觉得这个故事时间拖得太长了,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太少了。刘立福也说,这个书有三个书胆,前面是袁大用,中间是云萝公主,后面则是安可弃。可是这三个书胆有什么联系呢?袁大用跟安大业有关系,安大业跟云萝公主有关系,袁大用跟云萝公主一点关系没有;安大业和可弃有关系,云萝公主和可弃几乎没关系,更不要说可弃和袁大用了。所以贯穿全书的人只有安大业,可是安大业在三段里都是配角,甚至到了可弃这段,他很早就死了。我觉得这个故事真是失败死了,纵然前一段很精彩,后一段也很精彩,可是前一段和后一段实在是没什么联系,若是拆成两个故事,或是把主角换成安大业,可能要好得多。

再说美术老师,他说自己听评书对故事情节等等一概没有太高要求,但是说书人的音色语调一定要好,所以他只喜欢单田芳,于是我决心一定要把别的说书人推介给他,于是下一堂课带了王玥波的大隋唐,他听了一段,说很喜欢,就决定听这个了。希望他能够开始关注音色语调以外的东西,他说“听评书落泪,替古人担忧”很荒唐,我希望他听过之后能够知道,这不荒唐,不能让听众“替古人担忧”,是说书人的无能。

诗词曲赋

花开未肯似年年,

诗心词意总阑珊,

向谁寄取薛涛笺?

最叹剑琴残梦碎,

不忧悲喜路人观,

但为庭月暂留连。

好容易挤出一首,还是那个怪怪的味道,唉~愁人哪

诗词曲赋

趁着我觉得这篇不那么差的时候,赶紧发上来。

话说这是一个豆腐渣工程,算【收尾】一共16支曲子,用时两天,支思齐微合用,似乎有一处平仄不对。鸿飞曾经建议:反正学校也没人懂,写成长短句就得了。我死活不肯。

时间这么紧也不是我想的,这是文学社的任务,他们找我我又不好推脱,恰好一直想写写杜十娘,就这样写了。

此豆腐渣工程于第二天晚间完工时,特在我寝举行了小型剪彩活动。

书归正文。

我想写杜十娘的原因是我看了三言二拍,真正沉江的部分就是草草带过,立时觉得不爽,又看了京剧荀派的本子,在一夜五更上花了很大功夫,沉江处依旧很潦草。于是我就想,要是我写的话,一定要让杜十娘当着李甲,把百宝箱里的东西一层一层开、一件一件数,然后数过一层就扔一层,拿小刀子一点一点剜李甲的心。

于是乎,我从黎明开始写,就是京剧《杜十娘》一夜五更的后半部分,然后把杜十娘梳妆写的比较详细,我觉得那个时候应该是杜十娘最痛苦的时候。之后孙富上场,杜十娘先骂孙富,没想到李甲却帮着孙富说话,于是矛头指向李甲,后面的沉箱一层一支曲子,杜十娘一来是豁出去了,二来不是十分重财帛的人,故此开箱的时候,用的都是比较轻蔑的口吻,也是为讽刺李甲:那一千两银子你就当了什么似的。

第一层是平常珠宝首饰,第二层的金箫玉管是杜十娘在自喻(于我本人来说堪称一语成谶,当然这是后话),第三层用了小说原文中的东西,第四层用的则是《牡丹亭·谒遇》。

最后的尾声文字不通顺。

因为写得太快,很多地方都是文字迁就格律,这一直是我最不满意的地方,一直觉得不好不好,可是今天偶然在一看,觉得我写的似乎也不错,哈哈。

另:我写了两个短篇,都说是单折杂剧,其实都是按照传奇的感觉写的,只不过北曲的曲谱网上比较好找罢了。

诗词曲赋

【正宫】【端正好】(正旦扮杜十娘上,唱)雪初收,

风声唳,

恨满怀、愁怨谁知。

蛾眉蹙损哭无泪,

竟夜终无寐。

(白)不会风流莫妄谈,单单情字费人参。若将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妾身,杜十娘,原是教坊部色、风尘之女,久欲从良。恰有监生李甲李公子,与俺一双两好,情投意合。俺因见他忠厚至诚,对俺也十分有情,便将终身托付与他。无奈鸨儿百般刁难,幸有恩人柳遇春,俺夫妻才得周全。谁料今日,公子回来郁郁不乐,是俺再三追问,他才说明了真情。他竟以千金之价,将十娘的终身卖与了孙富那厮(泣科)(内作风声科)(旦冷科)俺十娘,好生命苦也。(唱)

【滚绣球】枉自许明珠暗投,

无奈遭惨摧,

愿把个、知心人儿寻觅,

效鸳鸯、风雨同栖。

原只说夫妇唱随,

岂料他、寡恩无义,

觑得咱、平康女子轻微。

两年情义千金价,

错付痴心悔不及,

到头来惨惨凄凄。

(白)我身边宝物,尽皆无价,孙富千金何足道哉。若俺与公子言明,何愁俺二人不重修旧好。(向内叫科)啊,公……(猛然惊觉科)哎呀!杜十娘啊,杜十娘,你好糊涂也!(唱)

【叨叨令】俺不过平康教坊青楼妓,

仗庞俊俏作些肮脏生意,

至咱年老容光退,

山盟海誓谁还记?

兀的不痛杀人也么哥,

兀的不苦杀人也么哥,

此时悔也无多益。

【脱布衫】叹只叹、托付人非,

恨只恨、奸佞相欺,

怨只怨、十娘数奇,

问只问、弄人上苍何意?!

(白)想俺杜十娘,再恋人间,也是无益。不如趁那孙富前来之时,将二人痛骂一番,沉江自尽!我就是这个主意!(内打四更科)(旦惊科)(悲科)已是四更了,俺与公子便要分别了……(怒科)杜十娘!李甲既如此待你,你还有什么舍不下的!(唱)

【小梁州】拾起精神莫复悲,

自绾愁丝。

余情断了展愁眉,

揾了伤心泪,

莫教人察觉咱彻夜苦啼悲。

【幺篇】换头匆匆介且绾就抛家髻,

去残妆、免得相疑。

此刻间,

有甚值惧畏,

不需声声叹息,

漫自整罗衣。

(正末扮李甲上)十娘,天光已亮,孙兄便要来迎娶了,卿可梳洗起来。(旦)还请公子将妾的妆台取了上来。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妾要仔细梳洗。(末喜科)好、好、好!贤卿少待。(末下)(旦叹科)(唱)

【上小楼】窥见孜,

笑颜相对。

闪得咱无限凄惶,

怀抱坚冰,

不由得心意寒灰。

(白)罢!(唱)

既无情,

念旧恩,

咱何必再言恩义,

倒弗如、断恩割义!

(白)俺想古来的美人呵(唱)

【幺篇】换头燕子楼,

野草衰。

纵是女史薛涛,

浣花清溪,

早已荒颓。

古红颜,

抔土泥,

半多憔悴,

俺十娘、不过如是!

(末捧妆台上)十娘,妆台在此。(旦)且请放下。(旦对镜坐科)待俺梳洗起来(唱)

【满庭芳】菱花似水,

待匀粉面,

染了山眉。

沉檀轻注樱桃启,

莫亏杀咱一代名姬。

明月坠、着于耳际,

金步摇、脑后拖垂。

乌云髻,

花钿翠绮,

堪教百花低。

(丑扮孙富引杂扮随从上)(丑向杂耳语科)(杂过船科)李公子,我家公子候了多时了。(旦)待妾亲自去见他!(旦出舱科)(丑惊科)哎呀!真个是天仙下世!(向旦揖科)小娘子,孙富有礼。(旦怒科)贼子!(唱)

【快活三】患难夫妻被你生生拆离,

你断人恩爱险何极!

神明天地尽皆知,

教你人得志!

(末)十娘,孙兄处处为俺着想,卿岂可如此说来。(旦)李甲!(唱)

【朝天子】俺椟中玉璧,

君全然未知,

枉费咱一片痴心意。

白金千两有何奇。

(末)若无这千两白金,俺如何与父母交待?(旦唱)

怎料你惑于非议?!

白首之盟,

途中遭弃,

(末)俺也十分无奈。(旦)今日呵(唱)

俺便作个恁般白怨鬼!

冷寂,

惨凄,

(白)须教君开开眼界!(唱)

时便开箱视。

(白)君可将妾的妆台抬了过来。(末抬妆台放于旦旁科)(旦取钥匙开箱科)你来看!(取第一层下科)(唱)

【四边静】尽皆是明珰珠翠,

数载风尘所聚集。

你看这明珠熠熠,

神光瑶珮,

翠钿宝石,

百金为价何须愧!

(向水中抛科)(末惊科)(旦)些许物件,何足道哉!(取第二层下科)(唱)

【耍孩儿】此一箱金箫玉管长盈尺,

曾伴咱歌舞徘徊。

这金管暖了朱唇,

玉箫纤手相持。

桃花扇底风歌尽,

杨柳楼头月舞低。

纵拚却玉沉珠碎,

彩云易散,

免被凌欺。

(向水中抛科)(末)十娘,俺与卿重做夫妻如何?(旦冷笑科)李甲,你再来看,这第三层呵。(取第三层下科)(唱)

【二煞】则见这光耀眼,

勉强算得奇,

紫金古玉琉璃器。

水晶翡翠金如意,

玛瑙珊瑚碧玉玑。

纵难得、不须怜惜,

不过万金相值。

(向水中抛科)(末拦科)不要扔了!(旦向旁推末科)(取第四层科)第四层呵——(唱)

【一煞】无俗物,

几人识,

照乘良玉西昆秘。

金丹煮海几盈把,

径寸明珠掩日辉。

千金如何易,

倾城倾国,

算可珍希。

(欲向水中抛科)(末前抱旦科)十娘,我那妻!(旦怒科)呀呀啐!哪个是你的妻!今当众目,开箱而视,使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挣脱科)(唱)

【收尾】痴情女儿负义郎,

如今始信及。

红颜薄命终身地,

将这七魄三魂付流水!

(旦抱匣投水科)(末、丑大惊科)(散场科)

题目       李子先负心舍恩义

正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胡言乱语

1.昨天去QC,等车的时候发现身后不远处站着一人,年纪挺大了,分不出男女,打扮很奇怪。车来了,我第一个上车,找位置坐下,一会儿,此人也上车了,用分不出男女的尖锐声音说道:“美男~我是美男~~”就朝车后面走去了。我巨无语,暴汗啊,此人真是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2.昨天从QC回来,在图书馆书架前闲逛,看到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漫画架前徘徊,他母亲大概是不许他借这类书,于是两个人用方言(河南?)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你不能借这些啊

——我只是看看

——我只是说说

我当时就在旁边,差点笑出声来。

3.今天去逛美术用品店,第一次去那个店,在里面逛的挺享受的。虽然这路我会走的很累,虽然我没有那么努力,但是这不代表我不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