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上)忍看花月留恨长,误教相逢两情伤。只为人间因缘事,引得仙人乔改装。贫道一夜思量,得了一计,但愿那痴子“闻弦歌而知雅意”,莫教我再费周折。看天光已明,来此已是他二人必经之路,到我散开了发髻,抓碎了衣衫,假作疯癫,候他二人到来,我自有道理。(下,旦上)
【南南吕宫过曲】【懒画眉】多事春风动寒烟
梦觉流莺情绪恹
玉钗轻叩恼啼鹃
为甚愁难遣
莫非是相思滋味煎
想昨夜呵,[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奴家自昨夜与公子一遇,心绪缭乱,这一夜,便觉如年。我素无此感,也不知竟是怎么样了。(贴上)小姐。(旦)梅香,公子何在?(贴)现在庵外。(旦)时候不早,启程罢。(贴)来去匆匆,好不扫兴。(旦)这也无可奈何,走罢。(贴)是。(二人行介,生上)小姐。(旦、贴见介)公子万福。(生)还礼。(旦)奴家今日还家,还要有劳公子护送,令妾十分感愧。(生)举手之劳,小姐不须挂怀。(旦)少时到了寒舍,禀明我父,必有重谢。(生)在下原不为答报。(旦)但至舍下一坐也好。(生)这……(旦)公子须看奴家薄面。(生)如此,就依小姐。(旦)公子请。(生)请。(行介,生、旦合)真好景致
【前腔】杨柳垂丝嫩荚钱
欲到寒食春暮天
晓来清露草间眠
断续渔歌远
蓬岛瑶台入画笺
(贴背介)我看他二人,眉目之间,十分有情。我啊,便不在此处妨碍了。(暗下,生、旦合)
【前腔】一别园中似经年
暗忖昨宵魂梦牵
怎生相对却无言
(二人背对不语介,旦四下寻介)梅香这丫头,不知又到哪里贪玩去了。(叫介)梅香,梅香——(贴笑上)小姐。(旦)梅香,你又到哪里贪玩?(贴笑介)小姐,不是梅香贪玩。方才么,我见水中有一对鸳鸯,俯耳腻语,好不快活,只是旁边有个不知趣的雀儿,唧唧咕咕,鼓噪不停。梅香我便拾了一颗石子,朝那雀儿这么一丢,(做丢介)那不知趣的雀儿,便飞开了。(生斜视不语,旦佯怒介)你在那里胡说些什么!(贴笑介)小姐呀
须信我非胡缠
(指介)喏喏喏,
君不见临水鸳鸯不羡仙
(末破衣、散发、疯笑上,对生、旦吟唱介)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唱时一手指生、一手指旦,双手食指并排,作配对介,唱毕复疯笑介,走向生、旦,旦惊介,生拦住介)哪里来的疯道人?(末)贫道看公是个有缘之人,此来欲向公子化些东西……(生)想你无非是化些钱财。我这里恰有一串铜钱,(取出介)拿去罢。(放于末手中介。末狂笑,掷钱于地介)我乃修道之人,六根清净,岂贪恋此红尘之物乎!(生惊看末介,末)痴子呀,我此来欲化的便是你那一点凡心!(生大惊,呆住介,末狂笑下,旦不解介,望生)梅香,(指生介,贴点头介,走至生身旁,轻叫)公子。(生未听见,贴高一声叫)公子。(生还未听见,贴将扇在生眼前一晃,大声叫)喂,公子!(生猛回神介,带惊慌,向贴作揖)小姐,(贴笑介)小姐在那边。(生抬头猛见旦,大惊)啊呀!(高叫)告辞了!(跑下,旦惊介,不语介,贴)小姐,公子莫不是为梅香打趣于他,负气而走罢?(旦)世间哪有那般小气的人。想是那疯道人,说了几句不明不白的话儿,触到公子的伤心之处。(贴)小姐
,如此说来,是公子另有要事。此处离渡口不远,走罢。(旦叹介)好。
【前腔】神女空余恨缠绵
顾影孤单须自怜
武陵刘阮可潸然
碧水桃花恋
双燕无情飞复还
(丑扮艄翁摇橹上,贴)艄翁快来。(丑)原来是小姐和梅香姐,怎么回来这早?(贴)说来话长,上船再说。(贴、旦上船介,丑开船,旦向岸上望介,叹介)
桃李无言只恼人,杨花搅乱少年心。
从此时时春梦里,半随流水半随尘。
- (2011-03-31 07:10:15)
- (2011-02-25 22:05:58)
第八齣 转程
我觉得这女主人公让我写的好奔放好现代啊。。。555555555555我冷静冷静补叙中再说~~~~~
(末上)暂略(下,旦上)
【南越调过曲】【绵搭絮】睡情缭乱晓莺啼。意懒神怠,这心旌难把持。草萋萋,风弄芳菲,一样的恼人春日,别起涟漪。滋味熬煎,咳,灵玉呵何必欺人还自欺。
(贴持镜台上)炉香静逐游丝转,绿杨烟外晓寒轻。小姐梳妆。(旦梳妆介)[更漏子]“展菱台,临晓镜,心事眼波难定。曲眉黛,绛樱桃,妆成别样娇。 兰插鬓,落梅印,罗袂花枝正嫩。”(贴)小姐,今日梳妆,比往日仔细许多。(旦笑介)哪有此事?(背介)“春欲逝,燕成双,女容待玉郎。”(贴送镜台下,旦理妆介,生上)离愁一片月,残梦五更钟。来此已是恩慧庵门首,不便径入,不免等候片时。(贴上,旦)梅香,时候不早,你去外面看看,恐怕公子久候。(贴应介,出介,见生介)公子早来了?(生)我是才到的。梅香姐,不知何时启程?(贴)待我回禀小姐。(生)有劳了。(贴进介,见旦介)小姐,公子到了,我们几时启程?(旦)即刻启程便了。(贴应介,随旦出介,见生介,旦)奴家昨日蒙公子仗义相救,已十分感戴。今日又烦公子相送,奴家不胜惶恐。(生)举手之劳,小姐不须挂怀。(旦)公子少时须到寒舍一坐,容家父代奴家略表谢意。(生)这……不必了罢?(旦)须看奴家薄面。(贴)公子莫再推辞了罢。(生)好,就依小姐与梅香姐。(旦)如此,公子请。(生)请。(三人行介,生旦合)
【前腔】淡烟杨柳总依依,野水云低,锦鸳鸯作对栖。意如痴,桃瓣纷飞。魂梦中万言千语,半字难提。推做春愁,看蜂蝶飞临芍药枝。
(贴背介)好奇怪,我看他二人此番,眉目含情,我且躲向一边(暗下,旦余光送贴下介,含羞不语介,生)
【前腔】晕生霞脸鬓云欹,莲步轻移,止不得偷觑伊。恨不能握柔荑,牵绾罗衣。暖香微透,耳畔声低。云锁天台,相守如斯不暂离。
(旦佯丢手帕介,叫贴介,贴不应,旦佯怒介)梅香这丫头不知又往哪里贪玩!(生)小姐有何吩咐?不知在下可能代劳?(旦)奴家随身携带一方手帕儿,不知怎生失落了,方才还在的。(生)既是小姐随身之物,岂可失落,我们两下寻来。(各寻介,旦佯寻不见介,生拾帕介)小姐,可是这一方么?(旦)不是。(生欲丢回介,旦拦介)这方帕儿虽不是奴家的,公子既寻着,不如留下吧。(生)诶,留它何用?(旦)好好一方帕儿,若沾了泥土,实在可惜。(生)如此小姐留下吧。(旦)公子好差!不知是谁用过的东西,奴家岂能随意留下?(生犹豫介,旦)公子就收起来罢。(生胡乱应介,袖帕介)小姐的帕儿还未寻着,我们再去寻来。(各寻介,旦偷眼看生,失望介)想是被风吹远了,寻不着了。(生)哎呀,这却难了。(旦)不寻也罢,纵是失落了,也无人知晓是奴家的东西。(生叹介)也只得如此。(旦)
【前腔】他挚诚不见半分疑,暗付灵犀,愣呵呵全不知。莫不是武陵溪,已将他七魄皆迷。怜他一时慌乱,诺诺唯唯。恼他灵慧全无,参悟兰因何太迟!
(贴上,旦恼介)梅香,你又往哪里去了?!(贴笑介)小姐,方才我耳坠子失落了一只,我去找寻的。(旦)可寻着?(贴拉旦背生,羞旦介)寻着了。(旦羞介,佯嗔介)我们趱路要紧。(贴应介,末破衣、散发、疯笑上,对生、旦吟介)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复疯笑,走向生、旦,旦惊介,生前拦介)哪里来的疯道人?(末)贫道特来向公子化些东西。(生)想你无非化些钱财。我这里恰有一串铜钱,拿去罢。(取钱置末手中。末狂笑,掷钱于地介)我乃修行之人,六根清净,岂贪恋此红尘之物乎!(生惊看末介,末)蠢物!你那春秋大梦,还不醒么?!(生呆介,末狂笑下,旦、贴不解介,旦向贴指生介,贴点头介,至生身旁,轻唤介)公子。(生呆立,贴高一声叫)公子!(生仍呆立,贴将手在生眼前一晃,大声唤)喂,公子!(生猛回神,带惊慌,向贴揖介)小姐……(贴笑介)小姐在那边。(生惊看旦介,旦)公子,那道人疯疯癫癫,我们不要理他。(生强作镇定)哦,好好好,小姐梅香姐请。(远望介,背介)那旁是渡口了。(犹豫介,旦、贴不解介,丑上)游人自来往,跟我没关系。那旁好似小姐与梅香,咦?后面跟随的是哪个?(贴)艄婆,快来快来!(丑)来了,梅香姐,怎么回来这早?(贴)咳,说来话长,上船再说。(丑搭跳,贴扶旦上,向生)公子上船。(生惊介,环顾三人,猛回身,高叫)告辞了!(急下,旦、贴呆立介,丑)梅香姐,上船啊。(贴)哦,来了。(上船介,旦)
【尾声】闲云满目风烟细,(丑)梅香姐,那人是谁啊?(贴)我与小姐昨日险遭不测,多亏那公子相救。(丑)他如何慌慌张张转去了?(贴)我们也不知啊。(旦)去时路乱铺桃李。(丑)小姐,我看那人形迹可疑,必不是什么好人,走了的好。(旦)是啊,走了的好。(背介)闪得我空叹江萍怎这般聚散易?!
桃李无言只恼人,杨花搅乱少年心。
从此时时春梦里,半随流水半随尘。
一句话
浣溪沙
且赋新词趁夜凉,
帘栊半卷隐风窗,
故园雪色待思量。
无尽飘零无尽叹,
几番疏懒几番狂,
霜林寒月慰凄惶。
现在是无尽飘零无尽泪喽,唉
博物馆流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d128d0100nvlq.html
集成曲谱读秀链接
集成曲谱金声玉振四集32卷已全
求书用。
读秀收了两套集成,昨儿晚上一抽风把链接都整下来了,到时候二选一求书。估计吧,这里头还有错的,到时候再说吧。
卷数+页数+链接
金集
卷一
150
128
卷二
178
178
卷三
168
168
卷四
132
132
卷五
102
102
卷六
91
91
卷七
151
151
卷八
178
178
声集
卷一
138
138
卷二
142
142
卷三
130
130
卷四
146
146
卷五
160
160
卷六
149
149
卷七
140
140
卷八
155
156
玉集
卷一
165
155
卷二
154
154
卷三
160
160
卷四
151
151
卷五
156
156
卷六
158
158
卷七
131
131
卷八
147
148
振集
卷一
140
132
卷二
132
132
卷三
206
206
卷四
160
160
卷五
171
172
卷六
160
160
卷七
171
172
卷八
164
164
最近笑点低
昨天睡前看《红楼心解》(俞平伯著王湜华编PS:我觉得挺好的书让这名字和装帧给糟蹋了),看到《宝玉喝汤》就开始止不住笑,就一不小心笑得很大声那种,尤其看到“分明众人一起在吹,试问这碗汤宝玉他还喝不喝了”这句。笑完了才反应过来希望大半夜的木有把隔壁的人吓到。
顺便猜测,这位俞平伯先生应该是位很好诙谐的人吧。
宝玉喝汤
整理古书工作的基础应该是校勘。校勘工作没有做好,其他的工作即如筑室沙上,不能坚牢。如标点注释都必须附着本文,若本文先错了,更从何处去安标点下注解呢。这是最浅显的事理。这儿举本书一个最明白的例子来说明。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一般的本子都有这么一段文字,兹引甲辰本之文:
一面又看那盒中却有一碗火腿鲜笋汤,忙端了放在宝玉跟前,宝玉忙就桌上喝了一口,说道好汤,众人都笑道,菩萨能几日没见荤面,馋得这样起来,一面说,一面端起来,轻轻用口吹着,因见芳官在侧,便递与芳官说道,你也学些服侍,别一味呆憨呆睡,口儿轻着些,别吹上唾沫星儿。(程甲本、道光王本、光绪《金玉缘》本、亚东排本大致相同。)
因不好标点,只简单地断了句。这段文字显然有错误,再看脂庚本则不如此,引脂庚本略加校正如下:
(上略)宝玉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说“好烫”。袭人笑道:“菩萨能几日不见荤,馋的就这样起来”;一面说,一面忙端起,轻轻用口吹;因见芳官在侧,便递与芳官,笑道:“你也学着些伏侍,别一味呆憨呆睡,口劲轻着,别吹上唾沫星儿。”
这两个系统的版本的主要差别有两点:(一)宝玉所说“好汤”与“好烫”之异;(二)“袭人笑道”与“众人都笑道”之异。先说(一)点:假如作“好汤”,文理固未尝不通;但不过一碗火腿笋汤罢了,宝玉又何必说好汤。从下文看,细细地描写吹那汤,可见这碗汤很烫。若汤不烫,又何必这样你吹我吹的呢。作“烫”的自优。其所以致误,则因二字形音俱近,容易缠错。照古义说来,汤是开水,本来很烫的,烫可作为汤之俗体看;但却不便应用于近代的白话小说上。音讹形讹之外,我还有一个说法,便是妄改,可能即从下文的馋字发生了误解。要形容嘴馋,必须说“好汤”;会不会有人这样想?殊不知说“好汤”固然十足地形容馋,说“好烫”也未尝不形容馋,且更觉形象化哩。脂庚本评“画出病人”,评得不错。他急不及待去喝那汤,才烫了嘴呵,无怪下文袭人笑他嘴馋了。
就(二)点来说,牵涉文义更广。表面地一看,作“众人都笑道”也是非常不妥的。宝玉才喝了一口汤,那起丫头们便群起而笑之,“你多们馋呵。”这情景已很奇怪。再看下去,上文既作“众人都笑道”,下文的“一面说”乃承上之词,当然还在指众人,那么“一面说,一面端起”(汤),谁端起呢?“一面说,一面端起”,联络之语,中间不能切断的。端起来,轻轻地用口吹;谁吹?因见芳官在侧,递给芳官;谁递?更教训芳官一番话,谁教训?若说全是某一个人,则书上没有明文,而且文字连连络络的下去,无从中断。我们不得不定为这惟一的文法上的主词为“众人”。“众人”这个主词管着一连串的动作:仿佛异口同声地笑话宝玉,一齐端起汤来,一齐用口吹,一齐把碗递给芳官,再异口同声地去教导她。世上可有这事?若不是这样,又应该哪样?《金玉缘》本太平闲人夹评稍稍见到了这个,在“轻轻用口吹着”下评曰“是谁吹?”“别吹上唾沫星儿”下评曰“吹汤人未明指,而语气恰是晴雯。”他曲为之说,假定为晴雯。书上既没说,他从何处知道。总算他看到这点,亦可谓“读书得间”了。
改从脂本,则文字平顺,情事恰合。以袭人平日的地位,自不妨对宝玉略致嘲笑,一也;她自然地拿起汤来吹,二也;她把汤递给芳官,教她怎么吹,责备她还带着一些招呼的意思,正合袭人的身份、行为和性格,三也。晴雯尖酸,这些话算她说的,不很恰当,可见太平闲人是猜错了。本为袭人一人的事,文字连串,自无问题。
这致错误的原由,我揣想先把“袭人”误作“众人”;既曰“众人”,便又加了一“都”字,成为今本这样子。但作“众人笑道”的版本现在并没有,这无非空想,不必多说了。
错误的文字必发生矛盾,用旧式的句读或竟不句读,还可马虎得过去;若加上新式标点,这矛盾立刻突出、尖锐化起来,使你不解决它不成。按今本的文字,不能切断。切断便没有主词,立刻发生这些事“谁干”的问题。亦不能连连不断,不断只有一个主词,又发生“一齐干”的问题。无论啥事,大家一齐来。举一实例,咱们且看亚东本(新近作家出版社本大致相同):
宝玉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说道:“好汤!”众人都笑道:“菩萨能几日没见荤腥儿?就馋的这个样儿!”一面说,一面端起来,轻轻用口吹着;因见芳官在侧,便递给芳官,说道:“你也学些伏侍,别一味傻顽傻睡。嘴儿轻着些,别吹上唾沫星儿。”(第五十八回一五页)
分明众人一起在吹,试问这碗汤宝玉他还喝不喝了。
这倒不怪今本标点得坏,因为照这文字,谁也无法标点得太好。基本上不是标点好坏问题,而是该不该、能不能标点的问题,也就是校勘上的问题,如本文开头所说。
就标点而论,我也有两句题外的话。自有新式标点以来,在文化事业上立功固多,造下的罪过、闹出的笑话也实在不算少了。有了标点,使你看文章比较容易明白,有时却使你更加胡涂起来,应了俗语所谓“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胡涂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下标点的必须特别小心,看书的人也须时时警觉,自求文义,别一味依靠这拐棍儿。有些古书用新式标点根本上有困难,在这里不能多说了。
继续抽风
反正昨天抽过一次了,今天接着抽风。
昨天(准确的说是今天凌晨)觉得心里面压着什么东西发泄不出来,汪兄开玩笑似的说“写剧本”,我想了想除了写点什么确实没有别的发泄方法,于是我蓄谋已久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就因为这么个悲剧的原因开头了。。。于是我突发奇想想要遵守传奇旧体例填个长引子,于是就选了【恋芳春】,于是就填了,中间顺便跟汪兄打听了一下机微、灰回是否能合用的问题,于是就诞生了:“【恋芳春】物重人轻,十年楚客,这番衣锦荣归。叹我乡音半易,髫友都违。算只陈山旧水,依稀里无曾憔悴。聊相慰,风雨才歇,月轮又早生辉。”刚写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满意啊,然后马上发现我忘说俞伯牙走的是水路的事儿了,然后发现大半夜头脑不清醒写东西果然是不靠谱的,然后跟汪兄又闲聊了一会儿就四点多了,然后我一想不睡觉也不是个事儿,就去睡觉了。然后听了一个多小时“雨滴空阶”才隐约睡着,我还纳闷这雨声怎么能这么大呢,早上八点多被冻醒了,然后发现原来昨晚(凌晨)忘记关窗户了。。。。。
十点多上课上到十二点,跟慧吃完东西,她去上班,我就游荡在校园里。风很大,所以外面的椅子上人很少,我随便选了个位子坐下,觉得很舒服,一抬头才发现原来半向着太阳。拿出MP3接着听《探清水河》,单曲循环,听这个听了三天了,上瘾。忽然觉得秋风打在脸上很舒服,风大一点就把满地的落叶都吹起来,稀里哗啦的就走过去,有时候还会转个圈走回来。风把一片叶子吹在旁边的位子上,我拾起来端详片时,下一阵风来的时候一撒手,让那一片叶子也随着风去。我就一直那么坐在那,好久都没有这么好的感觉了。猛然就在想,这样的心态似乎不是我这个年纪应该有的……
不得不说天气越极端我越开心,今天的大风吹得我相当的开心。
之后跑去图书馆,找了张桌子一头栽倒睡过去,睡到快上课被闹铃震醒,觉得头沉、眼睛疼,犹豫再三,翘了,接着睡,再醒来之后想想把writing的作业写了吧,就跑去公用电脑,把词霸网页打开,又上了个webqq(主要为用qq输入法),想了半天不知道写什么。上博客回复了评论,看了一圈动态,又跑去微博看了一圈,停下来,还是不知道要写什么。一抽风跑去博客首页找六十种曲网站的链接,一下子看到微博挂件上昨天写的【恋芳春】,感觉平淡的跟水似的顿时觉得乱煞年光遍可以去死了,什么都做不好……
继续为作业纠结,依旧没有思路,但是这种纠结的状态很叫我似曾相识。仔细想想,这就是当年对待作文的感觉,顿时觉得一切回到了原点,回到了痴珠那两句诗:“销磨一代英雄尽,官样文章殿体书!”忽然感觉到有些东西我永远逃不出,我向往痴珠的洒脱,又怕真如他那样潦倒落魄,所以读花月痕一方面心有戚戚,一方面又很害怕。唉,我千方百计想逃出的官样文章殿体书,始终还是缠着我,也许一辈子就这样缠着了吧。
然后我就很想把上面这些话都写出来,于是就启程回家了。
一出图书馆看到天上挂着的月亮,一个念头涌上来,下学期如果真的还要留在QC,就选点晚上的课,然后留在学校里看月亮。不知道QC几点关门,哈哈,看大发了被关在学校里就悲剧了。
到家附近觉得饿得不行,就去吃馄饨和煎包,我怀疑美国是不也通胀了,馄饨怎么就剩面了……
回家添了个八宝粥。
现在还是很困,琢磨琢磨硬着头皮把作业写了吧。
我各处的签名都是“销磨一代英雄尽,官样文章殿体书”,本来高考之后应该换掉的,一是没找到让我心动的句子,二是手懒,这回倒好,不用换了,一直留着吧。
最后我要说的是:凌晨四点睡觉果然是不靠谱的!
怎么办呐
托福又没过,恐怕FIT又要往后延一个学期,本来就比同龄人晚一年进大学,现在可好,可能要比同龄人晚两年进本专业,下一次是不是考得过还不知道,这一次明明感觉比上一次考得好,可是到头来却比上次还低了两分。
真怕莫名其妙的来美国转一圈然后发现混不下去,然后时间就这样一年一年的荒废掉,事实上自从来美国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基本就是荒废了,除了美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外基本就没什么收获。
我最近时常就在想是不是当初就应该留在中国,那我现在应该就在北京,在地质安稳的读书。可是想想不论如何我是没有退路的,我并没有别的选择,我也永远记得给自己的承诺:因为没有后悔的余地,所以我不后悔。
那么这些事情应该怨谁呢?怨我?我不知道,我承认我没有尽力,可是这就是我这二十年来的生活方式。我不喜欢英语,我也不喜欢欧美的文化,尤其是美国的文化,以至于我到现在为止找不到一部可以让我沉浸的美国电影。我记得高中有几个同学时常都是当做兴趣一样在学英语,到了我这我所做出的最疯狂的事情都是因为上英语课使我感觉极其压抑。
我以为我是不寂寞的,我每天有那么多事情,到现在发现原来我真的这样孤单。现在很想给谁打个电话同对方哭一场,可是发现根本找不到这个人,两个最好的朋友现在应该都在上课,另一个在日本也许过的比我还要压抑。甚至现在qq上连个能诉说的人都找不到。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只能强忍泪水,又不敢给家里爷爷奶奶打电话,怕他们担心,甚至这一篇本应写在qq空间的东西也写在了博客,因为怕家里人看到为我担心。
所以最后只剩下我自己流泪。
北曲声气?
这次庆宣和是参加的数典诗词版活动,主楼的说明有这样一段:
该牌的声气要求
声气 共5句 数字后为例句
1 云影天光乍有无 轻,轻。。。起,正。。。起,正,落。。。
2 老树扶疏 正。抑。。。起,正。。。
3 万柄高荷小西湖 起,正。。。起,正。。。起,正,落。。
4 听雨 正。抑。。。
5 听雨 起转正(即一字拖2拍),落。。
轻—轻带 ; 起—起板,发音初起,较正板轻; 正—正板,着力唱处; 落—落板,声音下落,收句; 抑—正板后声音轻压下; 。。。一句内分隔为几组词
我借参加活动发问:
声气这事怎么看的?北曲板位不固定,怎么确定的某字轻某字重?
楼主的回复如下:
曲和词都是唱的,词之乐谱多失落,但从各例词来看仍有轻拍重拍之分,于中声气尚存矣。。。曲则现在仍可唱,有艺人师传是一脉。。。古曲谱记载又是一脉。。。南北曲皆然。。。
我这里用的声气是取自汉诗网阳关版主所记。。。
至于轻重只能慢慢体会。。。比如你的首句若不加衬字。。耳畔悲啼犹自绕。耳畔反而成重拍,声气就不对了。。。衬字是要轻带的。。当日个耳畔5字一起,轻带倒是可以了。。。你若认真体会就能明了,渐而久之才能神明。。。
实际上我并没有弄明白,但是我觉得我根本不知道我不明白在哪,记下来,等仔细读一读关于北曲的东西再说,因为传奇到现在都只用南曲,原来看书基本都是把北曲部分跳过的
- (2010-11-15 03: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