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作丝桐

写了一半,发出来是因为短时间内不打算继续写下去,很多东西怕忘了,兼微博上太瘦生兄问起写这个题材的缘由,索性先记上几笔。

打算暂停是因为通篇着力,有点过了,越写越陷入死胡同。连续几支曲子写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这种情形以前实在没有过。加之写来写去忽然不知道钟子期是个怎样的人了,越思考就越迷茫,索性先停一停吧。

 

终极目标并非叙事,而是表现一种文人情怀。

缘起

之前写《梦蝶》,就一直断断续续,常常卡在找曲牌、联套、用韵等等框架的问题上,时常有拼命想写东西却无奈框架没有立起来,不能动笔的情况。彼时除了梦蝶,还有两个题材想写:花月痕、摔琴。写摔琴的时机较花月痕更成熟些。

为什么是摔琴?说来话长了。我很早时就开始听评书、读小说,摔琴的故事大概十二三岁就接触到了,从那时起便有了一种知音情结。后来语文教材中学到这篇时,我和以前的同桌被老师叫起来分前后朗读了全文,因为我们对这个故事都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期许。只是那时对知音的理解还很狭隘,渴望一个完全理解自己、与自己完全志同道合的人出现,就像伯牙子期的相遇。后来逐渐意识到这样的期许与追求,最后只能是“自思自解自商量”了。

后来喜欢上昆曲,开始作诗填词写剧本,加之天生的敏感体质,高中时格外的多愁善感,身边的同学就更没有能够理解我的了,愈发觉得孤寂。至少我写的什么他们就读不懂。穷极无聊读小说,偶然看到《花月痕》,读至痴珠的《观剧·碎琴》:“钟期死矣渺知音,流水高山枉写心。赏雅几能还赏俗,丝桐悔作伯牙琴。”简直整个人都呆住了。从此《花月痕》进入了我的生命,知音情结也就彻底渗透进来。

动了念头,一直觊觎,却没敢动笔,因为怕辜负了这个故事。而且觉得这么有名的故事以前一定有人写过。忘了什么时候,把手头能找到的传奇、杂剧的目录都拿来翻了一遍,没想到只有一条传奇《碎琴记》,还已佚。可以说这时已经坚定了未来必定要写这个故事的信念了。

开始动笔竟然是因为托福二战失利,夜里失眠,“觉得心里面压着什么东西发泄不出来,汪兄开玩笑似的说“写剧本”,我想了想除了写点什么确实没有别的发泄方法,于是我蓄谋已久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就因为这么个悲剧的原因开头了。。。于是我突发奇想想要遵守传奇旧体例填个长引子,于是就选了【恋芳春】,于是就填了。”(当时的博文)。

之后又空了好久,直到11年末,学设计学得焦头烂额,心里却觉得非常地空虚。梦蝶又因为不知如何写嫖客的缘故,暂停了。天时地利人和,我正式开始写摔琴。

架构

预计四折,第一折遇期,第二折思期,第三折访期,第四折祭期。以俞伯牙为第一主人公,却以钟子期为全剧中心。

引子

为什么要仿传奇体例用长引子,其实是有一些考虑的。首先我并不打算写传奇(这个小说的设定也不可能写长篇),而是受了张弘创作理论的影响,想要写南杂剧,即仿杂剧体例,四折为一本,但不拘南北曲。很早就决定不按常规写子期临终之类,改为写伯牙对子期的思念之情,于是钟子期只在第一折有正面出场。尽管如此,钟子期还是主角,不是一个炮灰角色,两人相知,他是两人中不可缺少的一边。于是决定这一折要给钟子期一套北曲,以强调钟子期的主角地位。但是俞伯牙也是主角,而且他是全剧四折的第一主角。“本传中有名脚色,不宜出之太迟。……太迟则先有他脚色上场,观者反认为主,及见后来人,势必反认为客矣”(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第六·出脚色》)如果俞伯牙随意唱两支曲子或者不唱曲,钟子期即上场唱整套北曲,势必会给读者、观者造成主客颠倒的错觉,所以用了传奇主角第一次上场的体例:长引子+律诗定场+定场白,以强调俞伯牙为全剧的第一主角。

曲牌/联套

钟子期用北套已由上述,至于为什么是点绛唇这套,实在是北套首牌普遍比较长,钟子期刚上场实际没那么多话好说,只有点绛唇长短适中,就选了以点绛唇为首牌最经典的套曲。

俞伯牙用两支皂罗袍短套,根本原因是引子后面总要跟过曲的。其实还可以随便写一支过曲再跟一支琴歌(比如琴挑),那么现在的选择就是我的创造思想作祟了。我极度喜欢这个故事、这篇小说,恨不能把其中每个细节都展现出来,但是我又特别想强调我与小说的不一样之处,小说对于遇到钟子期之前的俞伯牙,塑造是非常不充分的,只是交代了大背景而已,于是我就借着引子过曲,着力先塑造了一下俞伯牙。

用韵

南套用灰回,我就不说什么了,不怎么好用……

北套用真文……人辰辙是出了名的宽辙口,京韵大鼓《钟子期听琴》用的就是人辰辙,但是真文韵却并不觉得宽。首先人辰辙很多常用韵字都在侵寻韵里,其次真文韵本身几乎除了大白字就是几辈子也用不到的字,实在是……没个用…………

曲文

因为时代局限,我本来不想用典的,实际上我是用了比以往都多的典。而且因为时代局限,我用了比以往都生僻的典……Orz

引子可以说是完全独立创作的,与后面关系不是太大。“物重人轻”用的是王玥波评书中常说的“人离乡贱,物离乡贵”,“楚客”也不是一般意义的“在楚为客”,而是“离楚作客”。“乡音半易,髫友都违”,是我自己当时以及现下的写照。

【皂罗袍】起就开始了十分着力,极力把俞伯牙的文人形象立起来,最初其实是蒙着写的,第一支写过第二支怎么也写不出了。去年夏末秋初,就为了这两支曲子,去东河边坐了一晚(喂了一晚上蚊子TAT),发现第一支很多情境虽然是“盲写”,跟现实一对照居然十分贴切。中间“你懂得么”一段,是来自《花月痕》韩荷生与侍从薛青萍的对话。

彼时正在背《唐诗三百首》,感觉写出来东西确实不一样。“葭苇”来自王维诗“澄澄映葭苇”,“演漾”来自王昌龄“演漾在窗户”,不过后来高凉说“演漾”二字音韵上不大协调,一看还真是,再说吧。“客三千溢巷,酒满新醅”化用“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一联,好像说是最早的楹联来着。

【点绛唇】可能是北套写到现在最满意的一支了……也不是说多好,而是自然,一个典没用,有什么说什么。

之后的曲牌其实最大的毛病是故事情节塞得太满。北曲的味道就在于一件事用整支曲子来说,非常松散,而我因为放弃不掉原小说中任何一个细节,导致恨不得每句曲文都把故事向下推进。不要说北曲了,恐怕南曲都受不了这样。但是!!原小说的细节描写太精彩了,我真的不想放弃任何一个TAT

把小说和曲文对照一下:

小说:

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罗唣,走近舱门,回嗔作喜的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绝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土,隔崖窎远,难以问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裩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躧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伯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谦让,俨然坐下。

曲文:

(杂应介,丑搭跳,六人欲上岸介,生上)且慢!(副末)何人答话?(生)

【点绛唇】俺每日伐木樵薪,闻君子雅操和韵。俺是个山中隐,风雨听琴之人,休把俺做了强贼论。

(末)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我也不计较了。左右,叫他去罢。(生)大人出言谬矣!

【混江龙】须知道林泉忠信,幽绝溪涧馥兰荪。(末背介)出言不俗。(生)既无俺辨音野客,岂有君审乐才人。(众喝介,末止介)崖上君子,可知道我所弹何曲?(生)大人呵,俺可也略知些宫商律吕,若不呵,可怎生称得是月下听琴。一赋秋风情未尽,又叹颜子断弦音。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之曲。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绝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末喜介)先生果非俗土,隔崖窎远,难以问答。左右,请这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应介,净)兀那樵夫,俺家大人请你登舟细讲。(生)使得。雨乍收露浓泥润,步崎岖岩径嶙峋。(上船介,众喝介,副末)咄!那樵夫见我老爷叩头,小心答应,官尊着哩!(生)恁列位何须闹嚷,俺樵子自晓寒温。待俺解蓑笠安排斧钺,躧泥水整顿衣巾。(进舱介,众暗下,末背介)不过是个两接布衣。(生揖介)揖躬礼上,(末)免。看坐。(贴取杌置下席,末向生)你且坐了。(生)呀,言语颇尊。

可见这段我完全是在忠实地改写小说。

“须知道林泉藏忠信,幽绝溪涧馥兰荪”,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检索得到“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说苑·卷十六·谈丛》),改写而来。

从【油葫芦】起,就是我脱离原著的发挥了这两支曲子我既想表达一种文人情趣,又希望能够通俗。但是钟子期这段大占篇幅的阐述,不能太没内涵……一直纠结于如何拿捏………小说问答这一段,非常的小说(废话!!),尽管后来检书发现其实这是非常有内容的,但看起来确实是小说家言,有点故弄玄虚。京韵大鼓的这段么……简直就是江湖人盘道,听得直想笑。我就想昆曲是不是能够承载更多的一些东西。最开始的计划是改写《琴学备要》,学术地写写琴的结构和琴理。写了一稿:“【油葫芦】有凤来仪桐木蓁,伏羲氏叩清浊斫作琴,丝纶密绾定七音。岳山承露连瑶轸,龙腰凤翅金徽镇。池沼开,猿鹤吟。阴阳燮理弦中隐,玄妙可通神”又水又晦涩……别人评价基本都不觉得水,光觉得晦涩==|||||懂琴的大概还能看出文理不通来……于是采用了第二战略:改写《琴赋》。

“峻岳椅桐参北辰”,来自《琴赋》“惟椅梧之所生兮,讬峻岳之崇冈。”伏羲氏那句倒是沿用了小说伏羲氏造琴的说法。“丝纶密绾奏遗音”沿用《琴学备要》看来的纶数什么的,“遗音”来自《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轩辕之遗音”。“垂文布藻犀钿衬,昆冈皓玉琢瑶轸。”,N掺……《琴赋》“华绘彫琢,布藻垂文。错以犀象,籍以翠绿。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锺山之玉。”也不在哪看到的,可能是哥大东亚图书馆故宫那本琴谱,有用钿装饰古琴的,于是“犀象”就成了“犀钿”。小说摔琴后有两句“玉轸抛残,金徽零乱”,玉轸就是这来的。“调理正声,宽明弘润”用《琴赋》“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及“宽明弘润,优游躇峙”两句。“三弄”神马的,我串到琴挑去了……

到了【天下乐】,琴赋我就已经不知道怎么用下去了,于是在网上搜了一下午跟琴相关的典故,搜到吐血……最后用了一条《韩非子·十过》“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师旷曰:“不如清徵。”公曰:“清徵可得而闻乎?”师旷曰:“不可。古之听清徵者,皆有德义之君也。今吾君德薄,不足以听。”平公曰:“寡人之所好者音也,愿试听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音中宫商之声,声闻于天。”“ 臻也波臻”,“臻”取“聚集”之义。“绝妙处惊风乱云,洪声发越细不湮”用《琴赋》“闼尔奋逸,风骇云乱”及《文选》注引《琴道》曰:“大声不震譁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原本用“洪声流漫细不湮”,后来看《琴书大全》流漫并不是音声和谐的意思,就改成了“发越”(别问我是《琴书大全》哪里!我不想查!)。“泻流泉激漱石,雪寂空山若有闻,素丝间至德韫。”前两句描摹琴音,第一句受《琴书大全》某一条启发(同上个括号),第二句是自己灵感偶发,结果这句是整个两支曲子里最满意的。至于第三句,就是“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一种凑韵的别扭的写法…………

【哪吒令】就是真真正正的听琴了。“则见他理断弦调和五均”,五均指宫商角徵羽分别为宫形成五均,我就这么琢磨着,至于琴理是不是真这么回事,天晓得……反正这句就是换弦调音的意思。“又见他屏六气澄心敛神”,六气汉典解释“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这句吧,我现在看脑袋里就一直回荡《古今笑》里看到的“一个孤僧独自眠”……“体飘忽忘身,意扶摇入云。纳坤元崔巍慕仁,倒教俺幽怀欲伸”四句都写高山,至于四句有三句都有人觉得是搞基这事……………………我写这四句之前听了好久的古琴曲《高山》,但是一点感觉也没有,古琴我倒是喜欢听,但真是不懂得欣赏,看了题解,也是十分抽象。微博上感叹“乐盲想要写知音的故事,简直就是年度悲剧”,易水伊人回复说“越站在外面越好写,因为你是写给外面的人看”。怎么站外面写?还是不知道,最后偶然重温了李祥霆那期《大家》,最后说到他即兴演奏这事。虽然他那个即兴演奏我持十分怀疑的态度,但是有段话对我启发很大。他说在旧金山演出,人家要求他即兴“旧金山飞机场”,他说这个怎么弹,不可能去描摹飞机起降吧,于是他就着重于表现一种忙碌的活力。于是我也切换角度,既不去描摹指法也不拘泥于已有的琴曲,而是从“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入手,结合自己听戏听Hi了的经历,写钟子期的反应,写他对(琴曲中描写的)高山的感受。“纳坤元崔巍慕仁”,“纳坤元”无非是说蕴含地气,至于“崔巍”二字虽然常见,却是从《楚辞章句》来的。《楚辞章句·卷十三·初放》有“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坈。”高山崔巍流水不竭,用以感叹人生之无常。是我见到并用高山流水意向的句子中,最打动人的一处。“慕仁”么,是由“仁者乐山”联想而来。“倒教俺幽怀欲伸”,就是听到高山之曲,平日韬晦起来的志向,也不由得生发出来了。流水则更多地用了如今的琴曲《流水》,《流水》描摹水滴成泉,又奔涌不息,不断汇合,最终海纳百川,归于平静。“宛转低吟若断绝”即是水滴之声,“四时川逝愁无尽”又是由流水不竭想到“逝者如斯夫”。“泛余响水木清音”则是我自己的创造了。此时伯牙子期就在船里,应该就能听到水声,那么我想琴曲归于平静之后,应该是与江水的声音融在一起的。

上场诗

三个字:不!合!律!没了。

念白

主要就是照搬《警世通言》原文,只有定场白不够精炼,还需要再整理。至于其他,我怎么写能写过明朝人去啊,别挨骂了

悔作丝桐

【恋芳春】(末引贴扮奚奴上)物重人轻,十年楚客,这番衣锦荣归。叹我乡音半易,髫友都违。算只陈山旧水,依稀里无曾憔悴。聊相慰,风雨才歇,月轮又早生辉。

客晋扶王业,桑梓未于兹。陛阶执象笏,轩牖事桐丝。霜籁自清响,虚声亦本师。援琴动驷马,弦意少人知。下官,俞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士,出仕晋国,位列上大夫。奉我主之命,来楚修聘。公事既毕,不敢迟留,假舟楫借水路而归。真个是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今乃中秋之夕,方才风急雨骤,舟楫不能前进。看此时雨止云开,月光倍常。奚奴,(贴应介,末)将船窗大开,你老爷要赏一赏月色。(贴开窗介,末)吓,看风恬浪静,月明如画,暑气尽退,夜色微凉,好一派仲秋景致。独坐无聊,不免抚琴一曲,稍遣情怀。奚奴,焚香看琴者。(贴应介,焚香介,末)

【皂罗袍】月在闲云秋水,有渔舟数点,棹共鸿归。金风一度起葳蕤,寒蛩相对鸣葭苇。(抚琴介)江陈素练,疏星甫垂。泠泠露下,雁声往徊,情怀杳渺人如醉。

(贴捧茶上)老爷用茶。(末接茶,看贴笑介)你懂得么?(贴不敢应,末饮茶苦笑介,对贴)去罢!(贴应介,下,末叹介)想俺俞瑞呵

【前腔】纵有公卿尊位,客三千溢巷,酒满新醅。座中知己是阿谁,桐音多为浮名累。篆烟欲散,烛华渐垂,波心演漾,岸草杂披,离愁翻作弦中喟。

也罢,待我再抚一曲。(抚琴介,弦断介)呀!奚奴哪里?(贴应介,末)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贴)待我问来。(出介)船头哪里?(丑扮船头上应介,贴)这泊船之处是哪里?(丑)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末背介)哎呀,琴音忽变,必是有人偷听,方有断弦之异。这荒山下,又非城郭村庄,那得有听琴之人?哦哦哦,是了,想此人非刺即盗。(转介)左右,(副末、净扮二护卫引杂扮兵丁上,末)有匪类盗听吾琴,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副末、净应介,向杂)我等上崖仔细搜检一番。(杂应介,丑搭跳,六人欲上岸介,生上)且慢!(副末)何人答话?(生)

【点绛唇】俺每日伐木樵薪,闻君子雅操和韵。俺是个山中隐,风雨听琴之人,休把俺做了强贼论。

(末)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我也不计较了。左右,叫他去罢。(生)大人出言谬矣!

【混江龙】须知道林泉忠信,幽绝溪涧馥兰荪。(末背介)出言不俗。(生)既无俺辨音野客,岂有君审乐才人。(众喝介,末止介)崖上君子,可知道我所弹何曲?(生)大人呵,俺可也略知些宫商律吕,若不呵,可怎生称得是月下听琴。一赋秋风情未尽,又叹颜子断弦音。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之曲。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绝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末喜介)先生果非俗土,隔崖窎远,难以问答。左右,请这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应介,净)兀那樵夫,俺家大人请你登舟细讲。(生)使得。雨乍收露浓泥润,步崎岖岩径嶙峋。(上船介,众喝介,副末)咄!那樵夫见我老爷叩头,小心答应,官尊着哩!(生)恁列位何须闹嚷,俺樵子自晓寒温。待俺解蓑笠安排斧钺,躧泥水整顿衣巾。(进舱介,众暗下,末背介)不过是个两接布衣。(生揖介)揖躬礼上,(末)免。看坐。(贴取杌置下席,末向生)你且坐了。(生)呀,言语颇尊。

(生不告径坐介,末嗔介,二人默坐多时,末)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生)不敢。(末)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丑上)启禀大人,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末)且慢些!(丑应下,生)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末笑介)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生)既如此,小子方敢僣谈。大人容禀——

【油葫芦】峻岳椅桐参北辰,伏羲氏叩清浊斫作琴,丝纶密绾奏遗音。垂文布藻犀钿衬,昆冈皓玉琢瑶轸。理正声,明弘润。托心寄兴弦中隐,三弄可通神。

(末背介)多则是记问之学。(生)这琴呵——

【天下乐】清徵扬声瑞鹤群,臻也波臻,绝妙处惊风乱云,洪声发越细不湮。泻流泉激漱石,寂空山若有闻,素丝间至德韫。

(末背介)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转介)足下既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曰:“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遂露于丝桐。”始知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假如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生)《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末)如此下官卖弄了。(生)小子恭听。(末整断弦凝思介,生)

【哪吒令】则见他断弦调和五均,又见他六气澄心敛神。(末抚琴介,生)呀——体飘忽忘身,意扶摇入云。纳坤元崔巍慕仁,倒教俺幽怀欲伸。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末不答,凝思抚琴介,生)转低吟若断绝,时川逝愁无尽,泛余响水木清音。

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我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