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南南吕宫[过曲]
“过曲”是南曲曲牌分类中的一种。
南曲曲牌分三类:引子,过曲,尾声。引子古称“慢词”,是脚色登场首曲。引子后面跟的就是过曲;过曲古称“近词”,是一套曲子的主体部分。尾声则用于一套曲子的结尾。
北曲没有引子、过曲的分别,除尾声/煞尾之外,通称为“只曲”。
· 引子[1]
引子的板式用散板,节奏比较自由;只在每句末尾下一截板,表示一句结束。引子也没有复杂的旋律,通常是吟唱。
引子可干唱可用笛和,即伴奏可有可无。如《牡丹亭·游园》中的【南商调引子】【绕池游】即有伴奏,而《玉簪记·问病》中的【南南吕宫引子】【一剪梅】则是没有伴奏的干唱。
引子不入套。依旧以《牡丹亭·游园》为例,《游园》用了一支引子【绕池游】,接四支过曲【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四支过曲紧密相连,而引子换成其他曲牌亦无不可。《燕子笺·拾笺》也用了这四支一套,引子则用了【番卜算】。
更有甚者,引子可以不唱全。比如【南黄钟宫引子】【玩仙灯】,《钦定曲谱》所载定格为七句(如下图),而《琵琶记·李旺回话》一折中,只唱了两句:“【玩仙灯】门外有人声,是谁来喧哗闹炒?”
一出戏中,一人不能用多个引子,但多人可合用一引。如《牡丹亭·游园》中旦角杜丽娘和贴旦春香合用了一支【绕池游】:
〔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琵琶记·风木余恨》中则更加能够体现不惟引子、也是南曲的特点,生角蔡伯喈,旦角赵五娘和贴旦牛小姐分唱、合唱了一支引子:
【南双调引子】【梅花引】〔生〕伤心满目故人疏,看郊墟,尽荒芜。〔旦、贴〕惟有青山,添得个坟墓。〔合〕恸哭无声长夜晓,问泉下有人还听得无。
有些特定的引子,还可以作为尾声,用于情绪悲伤之处,并且不再按照正常的引子使用。常见的有:【临江仙】【鹧鸪天】和【哭相思】。
最后要说明的是,引子虽然是是脚色登场首曲,但脚色上场却不一定要用引子。有些曲牌之前例不用引子,或者说这些曲牌本身可以代替引子的作用,比如【懒画眉】【一江风】之类。另外还有一类过曲名为“冲场曲”,多为净丑使用,节奏较快,净丑上场时唱,用以代替引子。
北曲虽然没有引子,但每套的前一或二曲,通常用散板,可以认为具有引子的性质。
· 过曲
引子和尾声仅在这一部分涉及较多,本文其他部分几乎都在阐述过曲相关的概念,所以曲律上不再赘述了,不妨在这里介绍一些南曲曲牌的来源[2]
- 有出于唐宋大曲者,最著名的是南黄钟宫一套曲子:【入破】【破第二】【衮第三】【歇拍第四】【中衮第五】【煞尾】【出破】。
- 有出于唐宋词者,如【桂枝香】【喜迁莺】【玉芙蓉】【念奴娇序】等。
- 有出于民歌、小曲者,如【福清歌】【山坡羊】【拗芝麻】【瓦盆儿】等。
- 有出于佛道曲者,如【大和佛】【长生道引】等。
以上仅是南曲曲牌来源中的一部分,已经可以看出其来源之复杂。
· 尾声/煞尾
不论南曲北曲,一套曲子结尾所用的曲调皆可以称为“尾声”,北曲也将其称为“煞尾”。为了以示区别,我们将南曲的“尾声”称为【尾声】,而将北曲相应的部分称为【煞尾】。
[南]尾声
尾声又称【余文】【余音】【意不尽】【情不断】,一般分为三句,共有十二板,所以又名【十二时】。如《牡丹亭·惊梦》的尾声如下图所示,文字上方的红色标记即是板位。而尾声入套,也就是说一套曲子是否使用尾声,一般是固定的。
[北]煞尾
北曲【煞尾】比南曲【尾声】更加严格而复杂,每个宫调的【煞尾】格律都有特定数种,【随煞】【赚煞】【鸳鸯煞】【尾声】,其长短、名称不一而足。只曲与相应【煞尾】犯调(合成一曲)用作煞尾的情况也非常常见,如【离亭宴煞】。吴梅先生在《南北词简谱》之北词谱部分,有较为详细的罗列和分析。
[1] 参考《戏文概论》P168形式第五 第二章 第二节
[2] 以下例子均出自:王国维撰;叶长海导读. 宋元戏曲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2.P109 第十四章 南戏之渊源及时代;戏文概论 P32源委第二 第二章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