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找事
电脑里的戏可是不少了,硬盘放不下,只好往移动硬盘里折腾,主要折腾京剧,然后发现我对昆曲还真是偏心——京剧一共才折腾出3G去,剩下的都是昆曲。估计过两天又得满。
在豆瓣看了一通对怜香伴的八卦,顺便看到了九艺节的帖子,于是想起《响九霄》,原上草说这戏编的还不错,在土豆上找找,发现都是片段。
我一直挺喜欢裴艳玲的,像我这样一个见了武戏就绕道的人,被裴艳玲拐的竟然很喜欢夜奔。
不过看这《响九霄》的片段,觉得裴艳玲似乎有点吐字不清似的,有段流水里面一句话都含含糊糊过去了,也不知是她真的吐字不清还是因为我边吃黄瓜边看,所以没注意。
又看到哭霞姑娘的一段反二黄(应该是反二黄吧。。。。),吐字什么的倒是没怎么注意,我所有的精力又都扑到剧本和舞台上去了。
先说词,我始终觉得新编戏有个毛病:现代气太重。《响九霄》也不例外。我对这种现代气很排斥,所以我宁愿嚼古人的残羹冷炙,宁愿语句不通,也不愿意混杂进有现代气息的词(可惜有时候还是混进去了~~)。
霞姑娘的坟,我初看竟然还恶心了一下,因为平地上出来那么一坨不相干的东西,让我想起……咳咳,还说这坟,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用个形象的坟呢?戏曲舞台用椅子代坟的处理很好啊,尤其是响九霄伏在坟上,又把衣服披在坟上,我觉得用一把椅子都会比用一个形象的坟美得多。很久以前看《疗妒羹·浇墓》的视频,就是这样处理的。相比于用一个形象的坟,这种处理方式给人一种莫名的凄清与素雅的感觉。反正用一把椅子至少不会让我用“一坨”这个数量词……
当然,我不知道后面什么样,也没准是后面要在这坟上做文章。
另外有个感觉:舞台太大了,空空的。
听说是拍电影了,有了电影是不是就应该有碟啊,有了碟是不是我和原上草就有机会看到了~~~(九艺节要是哪个电视台能录一下也行啊)
15号有昆曲。
听说天津青年团也来人了,不知道能不能看到,纠结啊纠结~~~瑜老板那场纠结的结果是看到了,这回能不能看到啊~~~
PS:这两个要是撞到一起了那就杯具了~~~
我爱上张兵了
我爱上张兵了,听小生很久没听这么舒服了~
话说当年青京赛正赶上高三,复赛没看上,决赛很巧,就看上了一场,正好是小生组,当时差点高兴地跳起来。小生组三个人杨楠朱福张兵,杨楠感觉不错,对朱福一直没感觉,张兵在内一叫板,立时觉得眼前一亮,可一出场发现这扮相惨点,大呼可惜。高考之后又想起这茬,在网上一查,张兵扮相不错啊,再一对比青京赛决赛那天,怎么口歪眼斜的呢。
PS:前两天看了看戏晚李海燕张兵的《文姬归汉》(我对这戏不熟),凭着直觉判断:张兵演的是李海燕儿子。接着看下去,我的妈呀,这俩人演的是夫妻
第六齣 补叙
首先要感谢大水。然后我要说,前五齣都是高二的文字,从这一齣开始,是高考之后的文字,我觉得呢,明显比前面通顺多了。
故事
这个道人(城隍)是整个戏的关键,是他在推进故事的发展,也是他的种种失误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但是不能怪他,他没做任何坏事,只是一些事情的发生不在他的掌控之中。
这个人物的塑造对我来说是一大挑战,这里先不说,以后再说。
引子
用了【行香子】前三句。这种只用三句的引子,好像属于什么曲牌都不重要啊,印象里就那一种唱法。
联套/曲牌
用了两支【渔灯儿】。当时不知道是什么促使我用了这两支曲牌,现在心里没底。《南北词简谱》说:“此曲皆以六曲联为一套(按:【渔灯儿】、【锦渔灯】、【锦上花】、【锦前拍】、【锦中拍】、【锦后拍】),实创于李日华《西厢·听琴》。其后惟许自昌之《水浒·情勾》,亦委婉可听。……此曲例用二支居首。”我这用了两支就没下梢了,也不知道行不行,有机会问问的。
用这两只曲牌的时候还没拿到《南北词简谱》,《康熙曲谱》里恰好没有这支曲子,于是我按照《长生殿·闻乐》的平仄填的,衬字是大概估计了一下。刚写完就拿到了《南北词简谱》,但是没有板眼,所以衬字还是估计的(我比较懒,没按照《集成曲谱》标板位)。
还有一个问题:第三句,《长生殿·闻乐》第一支为“悄没个宫娥报,轻来画檐,”,【前腔】为“则俺的名在瑶宫月殿签”;《南北词简谱》引《西厢记·听琴》为“莫不是铁马在檐前骤晚风”;《六十种曲》《西厢记·琴心写恨》为“莫不是铁马在檐前骤风”,【前腔】为“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集成曲谱》《水浒记·活捉》为“莫不是红拂私携在越府奔”,《六十种曲》《水浒记·冥感》为“莫不是携紅拂越府私奔”。断句出现了两种:三四、四三。《六十种曲》《西厢记·琴心写恨》、《长生殿·闻乐》则为第一支用三四,【前腔】用四三。《南北词简谱》却并没有说前腔与本调不同。于是我很纠结,最终用了两支断句全按《南北词简谱》(平仄好像没对照过,不记得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曲子让末来唱,不知道曲情是不是合适。
曲文
【渔灯儿】前三句好像一般都要排比。
除了这一点之外,我还比较满意,就是我前面说过的,比以前通顺多了。这一齣总体来说是个过场,稍稍铺垫一下,更主要的是要把上一齣和下一齣分割开来(这绝不是一句废话。。。)。
上下场诗
上场诗是自己写的,有律,跟上一齣下场诗一块写的,有律的原因也一样。
下场诗是各处抄的,没律。
这种过场的上下场诗在我的理解应该是更接近顺口溜,真写成诗了,用念白的方式一念,根本就没有效果,还不如弄得像顺口溜似的,把事情说明白了。
这两首诗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想换的冲动。
念白
问题同前一齣,因为语色掌握不好,我对于老生的概念几乎完全停留于京剧,至于具体停留在哪派,不好说,估计是余杨马其中一家。所以我需要做的,就是多看戏。
其他
末,没有名字,因为听大水说城隍是像县令一样,轮值的,同样听了大水的建议,干脆就说是城隍,也不说是谁。
- (2010-04-18 10:25:28)
第六齣 道谶
【南中吕宫引子】【行香子】(末上)人世苍茫
最苦情肠
引仙人改扮乔装
远望青山数峰遥,贻误时机五内焦。行来暗自思巧计,不信天数竟难逃。贫道本地城隍是也,为着世间,将出一段孽缘,扮作道士模样,寻访此二人。(叹介)是贫到晚到一步,竟教他们相遇了。想他二人,皆是至情至性,且容貌相当,才德匹配,只是……唉!
【南小石调过曲】【渔灯儿】任芒鞋踏高低疾走奔忙
无心看碧草斜阳
路途迷失少审详
作孽呀!
造化弄二人相撞
欲分离要煞费周章
想那女孩儿呵
【前腔】意玲珑蕙质兰芳
玉容貌锦绣心肠
不忍伊家葬北邙
纵是俺仙家无状
又岂能少根源便拆散鸳鸯
呀,看天色不早,此处有一道观,贫道不免借宿一晚,待明日天明,再作道理。
林泉鹤鸣松径中,斜阳留照有馀红。
莫遣儿童触琼粉,世间无物似情浓。
- (2010-04-18 10:33:10)
[转]谈昆剧丑副两角的区别(作者:华传浩)
转自http://club.xilu.com/dll618/msgview-152634-50007.html?PHPSESSID=4957a96bb70b1d2ba88de02efdceccb9
未校对
谈昆剧丑副两角的区别
华传浩
昆剧班子对行当的划分叫做”家门”。比如:老生家门、冠生家门、五旦家门等等。一
般说有”十门脚色”,是:生、小生、外、末、老旦、旦、贴、净、副、丑。但在实际应用
中,分得还要细致。生、旦、净、丑是四大类,每一类中可以分为:
一、 生:
1. 老生(又称正生,髯口以黑三为主,鬖三为次),象《牧羊记》的苏武、《如是观
》岳飞、《鸣凤记》杨继盛等。
2. 外(又称老外,髯口以白为主,鬖为次),象《浣纱记》伍员、《如是观》宗泽、
《鸣凤记》夏言等。
3. 末(又称副末,髯口以黑满为主,黑三为次),象《荆钗记》李成、《千钟禄》永
乐、《一捧雪》莫成等。
4. 冠生,象《琵琶记》蔡伯喈、《长生殿》李隆基、《荆钗记》王十朋等。
5. 巾生,象《西厢记》张珙、《牡丹亭》柳梦梅、《西楼记》于叔夜等。
6. 鸡毛生(又称雉尾生),象《连环记》吕布、《白兔记》咬脐郎等。
7. 鞋皮生(又称苦生、穷生),象《绣襦记》郑元和、《彩楼记》吕蒙正、《永团圆
》蔡文英等。
二、 旦:
1. 老旦,象《荆钗记》王母、《红梨记》花婆、《铁冠图》王承恩等。
2. 正旦(发音偏刚,俗称”雌大面”),象《烂柯山》崔氏、《琵琶记》赵五娘、《白
兔记》李三娘等。
3. 作旦(有时代替正旦、刺杀旦和贴旦,但不代闺门旦),象《寻亲记》周瑞隆、《
双官诰》冯雄等。
4. 刺杀旦(又成四旦),象《渔家乐》邬飞霞、《一捧雪》雪艳娘、《铁冠图》费贞
娥、《义侠记》潘金莲、《水浒记》阎婆惜、《翠屏山》潘巧云等。(这六出戏是《刺
梁》《刺汤》《刺虎》《杀嫂》《杀惜》《杀山》,称为”三刺、三杀”,刺杀旦的名称
由此而来。)
5. 闺门旦(又称五旦),象《琵琶记》牛氏、《长生殿》杨玉环、《牡丹亭》杜丽娘
等。
6. 贴旦(又称六旦、小旦),象《西厢记》红娘、《牡丹亭》春香、《钗钏记》芸香
等。
三、 净:
1. 大面(有时单称净,又称正净),象《千金记》霸王、《单刀会》关羽、《西川图
》张飞、《九莲灯》火判等。
2. 白面(有时也单称净,又称副净),象《虎囊弹》鲁智深、《鸣凤记》严嵩、《一
文钱》罗和等。
四、 丑:
1. 副(又称二面),象《跃鲤记》姜诗、《西厢记》法聪、《水浒记》张文远等。
2. 丑(又称小面),象《渔家乐》万家春、《连环记》探子、《绣襦记》来兴、《艳
云亭》诸葛暗、《雁翎甲》时迁等。
戏曲人物为什么要分行当、家门呢?已经有许多同志发表文章讨论过。我同意这样的
意见:行当、家门是代表戏曲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仅仅理解到这一点,还不够。我们
知道,生、旦、净、丑等戏曲行当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它的形成,除了根据性别、年龄
、外形等生理上的特点以及性格、品质上的差别之外,还与戏曲人物的社会地位有关。
比如同是成年男性,就分生、净、丑三行,但戏曲中茶博士就没有用生角来扮的;同是
中年、青年女性,就纷正旦、闺门旦、刺杀旦、贴旦等等,其中当然有性格上的差别,
也有社会地位的因素。不过,行当毕竟只是一个行当,它基本上代表一个笼统的人物类
型,而不能包办具体的人物性格。同一个行当、家门,决不是就只有一种人物–比如某
一行当、家门中只有好人,另一行当、家门中只有坏人。每个行当、家门中都有好人、
坏人,不是只有一种人的。因此说,行当、家门仅仅基本上代表一种人物类型。就具体
的戏曲人物来看,虽然同是一个行当、家门,同是好人或坏人,但它们之间还有具体性
格的差别。演员必须根据剧情需要,表现活生生的具体人物的性格,创造生动鲜明的形
象,行当是无法包办代替的。我们怎能把诸葛亮演成岳飞一样,把张飞与李逵混淆不分
,或者曹操与严嵩做成一个模子?如果大白脸都是一样的精神面貌,或者小花脸扮的书
童都是一道汤,就犯了脸谱化的毛病了。归根到底,在于演员对行当、家门怎样理解和
怎样运用。
现在要谈谈昆剧丑行中丑、副两角的差别问题。在有些剧种里,无所谓丑、副之分,
把昆剧中副角应行的人物,分别划到大面(花脸)和小花脸两行中去。而昆剧对于这类
人物,就分作副净(白面)、副(二面)、丑(小面)三个家门,通称”白、二、小”。
白面与小面,距离较远,分别较大;二面与小面,都属丑行,极为近似,在不很熟悉昆
剧的观众看来,就比较难分了。
根据前面谈到的行当、家门基本上代表一种人物类型这一说法,可以发现一个很有
趣的现象。那就是,简单说来,昆剧中丑角应行的,基本上是好人;副角应行的,基本
上是坏人。或者说,丑角演的好人多,副角演的坏人多。
试举几个例子:《鲛绡记》里的贾主文,是个老奸巨滑的恶讼师,专门舞弄刀笔,
危害人民,表面上念佛修行,骨子里毒比蛇蝎。《水浒记》里的张文远,性好渔色,与
阎婆惜勾勾搭搭,偷偷摸摸。《大名府》里的李固,忘了卢俊义救命之恩,与主母通奸,
甚至恩将仇报,反口噬人。其余象《浣纱记》里的伯嚭,《鸣凤记》里的赵文华、《绣襦
记》里的乐道德、《西楼记》里的赵不将等等,都是些奸臣、蠹吏、讼师、帮闲、篾片
。这些人物的性格与行为,不外是阴险毒辣,刁钻古怪,贪财好色,损人利己。昆剧中
一概归副角应行。
丑角演的人物就不同了。《东窗事犯》里的疯僧,当着秦桧面前,揭破他的心底秘
密,斥骂其通敌叛国、杀害岳家父子的滔天罪行。《寻亲记》里的茶博士,仗义执言,
控诉恶霸张敏危害良民的不法行为。这些都表现了充分的正义感,反映了强烈的人民性。
还有《渔家乐》里的万家春和《艳云亭》里的诸葛暗,激于义愤,搭救善良,而且有过人
的智慧和风趣的性格。又象《下山》里的小和尚,背叛佛门戒律,追求幸福生活,性格
非常鲜明可爱。这些人物的身份,不外乎相士、卜者、茶博士、小和尚,加上丑角应行
较多的书童、酒保等等,都是旧社会中所谓”小人物”;但是从他们的思想感情以至行动
来看,不少”小人物”却干出了大事情来。相反地,副角应行的那些人物,不少是封建官
僚、大地主,或者所谓”斯文中人”,其语言行动十足道地代表了反动、封建的思想意识
。
昆剧中丑、副两角在同出戏中出现的情况很多。照演出脚本规定,也总是丑演好人
的多,副演坏人的多。这也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渔家乐》丑演万家春,是仗义救
人的相士;副演赵大,是调戏妇女的酒店老板。《大名府》丑演时迁,是智勇兼备的梁
山好汉;副演李固,是忘恩负义的反复小人。《西楼记》丑演文豹,是个纯朴书童;副
演赵不将,是个无行文人。《义侠记》丑先演武大郎,后演郓哥儿;副演西门庆,善恶
对比,更为明显了。
是否昆剧的副角就绝不扮演善良人物,或是丑角绝不扮演奸恶人物了呢?那也不然。
比如《八义记》里的灵辄,在《翳桑》里是个”孝子”,《吓痴》里是个”义士”(这些孝义
的评价,当然还是根据旧道德观点而定的);《蝴蝶梦·说亲、回话》里的老蝴蝶,为
田氏做媒,形象很风趣;这两个人物都归副角应行。而《荆钗记》里的张姑娘,屡次为
孙汝权奔走,谋娶自己侄女钱玉莲,归丑角应行。《十五贯》里的娄阿鼠,谋财害命,
诬陷别人,更是坏蛋的典型之一,也归丑角应行。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所以我前面说
过:丑角应行的基本上是好人,副角应行的基本上是坏人。昆剧在早期也是副、丑不分
的。由于长期的演出实践,巡回在江湖村镇,艺人们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绝大多数是善
良的,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斯文人,往往阴险毒辣,卑鄙无耻。于是在十门脚色中分
别建立了副、丑两门脚色。
再谈谈丑、副在造型和表演程式上的不同之点。
丑、副都勾白鼻子。副角白粉勾过眼梢,仅仅两腮帮间不勾白粉,次于白面,所以
叫二面。丑角脸勾得更小,不过眼梢,所以叫小面。副的服装,官衣、褶子是基本的。穿
官衣的象《浣纱记》伯嚭、《连环记》曹操、《燕子笺》鲜于佶、《鸣凤记》赵文华、《
一捧雪》汤勤等。穿褶子的象《水浒记》张文远、《义侠记》西门庆等等,更是数不胜
数。因此,他们可以端端架子,耍耍水袖。丑角没有漂亮衣服,无架子可端,有的人物
甚至连水袖也没有。仅仅《琵琶记·坠马》里的常白相(人名)穿过官衣,还要调侃他
跌下马来。《莲花宝筏·北饯》里的程咬金穿袍带,但非主角。更突出的,昆剧丑角从
不戴翎子;副角虽很少戴翎子,总算还有《青冢记·和番》里的王龙,翎子之外,还戴
驸马套。
身段动作方面,丑、副都有比较繁重的戏。分别在于尺寸不同,副角较丑角开阔些。
正因为副角扮演那些面孔伪善、心肠狠毒的人物,要突出他们肚子里用功夫,所以动作表
示,一般较少。副角表演不怕瘟,有些人物,越冷越好,昆班称为”冷水二面”,要在一
些微细的动作中,刻划他们的性格。比如《写状》贾主文,看人不正视,而用秃灰蛇眼
睛横瞟着;《借茶》张文远和《挑帘、裁衣》西门庆,背着人牵动两颊肌肉,以及双肩
上下耸动和前后牵动等等,都是副角特有的表演程式。丑角就不用这一套。演劳动人民
,爽朗朴素,心直口快;演年轻孩子,伶俐活泼,指手划脚;演江湖义侠,蹿来蹦去,
灵活矫健。总之,性格比较明朗,动作舞蹈性较强。
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昆丑怎样表演不同的人物类型。对一些著名的戏,我已经写出了
整出剧目的表演体会,这里就不细谈了。
先谈昆丑扮演的老头儿。有些剧种称为”老丑”,昆班没有这个名目。这一类的人物,
象《胖姑》里的老实头儿、《北饯》里的程咬金、《墙头马上》的裴福等都是。主要特征
是挂白髯口,说话走路都要显出老态龙钟。他们的性格,一般都很风趣。比如《胖姑》
里的老实头儿,虽不唱曲子,念白也不多,拄着拐杖,拈着胡子,倾听胖姑和王留讲说
唐三藏启行时的盛况,但随着两个孩子的动作,也要充分透露出欣喜的神气。最后背着
王留下场,更使人感到他是位热爱儿童、慈祥有趣的老人家。
《蝴蝶梦·说亲、回话》中的老蝴蝶,外形也是一个老头儿,是庄周幻化出来的。
他奉命去试探田氏,为楚王孙(庄周化身)说亲。从其唱、念(常熟白)和动作来看,也
有一定的风趣性。他本来不是正常的有血肉的人物,因此身段中就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双袖翩翩,做出蝴蝶的姿势;甚至站定势,双袖还要轻轻地前后摇晃,象征蝴蝶的双翅
搧动。《蝴蝶梦》传奇含有浓厚的封建毒素,老蝴蝶就是为庄周的封建意识服务的。现
在这两出戏也不上演了。
老年妇女的角色,所谓”丑婆子”,这里举三个例子来谈谈。
《金锁记·羊肚》里张驴儿的母亲张妈妈,是个寒苦、衰迈、饿瘪了的老婆子。她
有一个特征:头、手不停地微微颤动。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有些老大娘,由于头、手神
经不能自己控制,就是这个样子。她的特殊身段,即所谓”五毒”之一,蛇形。在中毒以
后,跳上椅子,”蹿毛”下来,就地打滚,还要表演蝎子走,用两肘和两足尖着地,头部
和身子腾空,爬着走圆场。这是完全用武丑功夫来表演她死亡前的无比痛苦。从前演这出
戏,还有两个动作:一是在吃羊肚时,用油条剪成几段,吃到嘴里,向上喷出,再用嘴接
住;另一个是服毒后,要流出尺来长的鼻涕,名为”玉筯双垂”。我感到舞台形象过于丑
恶,所以早就废去,这些技法也不必谈它了。
《水浒记·放江》里有一个开茶馆的王婆,也是丑婆子。她带些”三姑六婆”的气息,
但不是坏人,能识好歹,心直嘴硬,冷眼看到阎婆惜和张文远暗中往来,很不以为然,先
去告诉了宋江。在宋江刺杀了阎婆惜以后,阎婆拖住宋江要偿命,亏得王婆上来,与阎
婆一场嘴舌,乘机放走了宋江。表演这个任务,着重念白干净,言语锋利,没有身段动
作,全靠脸上做戏,要做出凛凛然不是好相与的模样,可又不能演得过于粗野。她是站
在宋江这一边的。
《南楼传·许探》是出不多见的戏。刁刘氏进牢以后,她的父亲刘通政怕出丑,在
菜肴内放了毒药,差许婆送进监去,指望刁刘氏吃了中毒身亡,免得明正典刑。许婆原是
刘夫人的陪嫁丫环,已经六十三岁了,刁刘氏的出生、长大、出嫁,以至后来的经历,她
都看到的,因而对这位小姐始终具有深厚的感情。她不谙世故,性子倔强,平时在刘府
中,只做粗事,不被重视,所以刘通政支派她去当送毒的差使;但她并不知道内情,只
当送菜探监。她也又摇头颤手的特征,念一口常熟白。进监见了小姐以后,不怪她行为
不端,却埋怨丫头们牵引坏了。后来看到王文,肝火上升,把他臭骂一顿。王文反驳不
认错,她就要拼老命,一头撞去,被王文推跌一个朝天跤。这个婆子,虽然有时气急了
,不大讲道理,但形象很朴素,不使人讨厌。昆丑前辈王小三擅演此角,很有名,现在
周信芳先生还曾谈起这位老艺人在这出戏中的出色表演。
昆丑演的小孩子,多数是梳小辫子的,数数倒有六根之多:《西楼记》琴童、《绣襦
记》来兴、《访友记》四九、《玉簪记》进安、《西楼记》文豹,这五个都是书童身份,
只有《牡丹亭》癞头鼋是石道姑的侄子,不是书童。不梳小辫子而戴孩儿发的有《义侠
记》的郓哥儿、《金雀记》的彩鹤等。上面那些书童,身份相同,年龄相仿,都是十几
岁的孩子,造型也一样;性格上的共同点是聪明伶俐,天真活泼。但在表演时,不是毫
无分别的。有的是他主人的影子,比如四九与主人梁山伯都很忠厚,在《访友》一剧里
,梁山伯与祝英台情谊深厚,四九也很喜爱银心,在戏里就起着衬托作用。也有的在节
骨眼上,说几句俏皮话,打趣主人,旁敲侧击的反衬出主人的性格,象进安、文豹、彩
鹤之类。比较特殊的是来兴。传奇原本写郑元和一副大少爷气派,用了许多人伕马船,
进京赶考,来兴也大手大脚,气焰很盛,而且还和乐道德商量从中沾光;等到郑元和落
魄在长安,把他出卖给崔尚书家,他就哭得死去活来,依恋不舍,表现了无限”忠诚”的
奴才思想,这是这个人物性格上的严重缺陷。郓哥儿虽然也是小孩子,但很有正义感,
帮助武松报了西门庆杀兄之仇,他的念白动作,都不走花俏的路,要锐利、有力。《牡
丹亭》中的癞头鼋又自不同,完全是个未受教养的野孩子,不识高低轻重,所以会去帮
同掘坟;在《问路》一剧中,他的动作很性格化,手舞足蹈,片刻不停;那些夸张的表
演动作,显出他顽皮淘气,可爱又复可笑。
其他剧种有彩旦一门,专演相貌丑陋、行为不正的一些中年、青年妇女,昆班统归
丑角应行。代表人物是《风筝误·惊丑、前亲》里的詹爱娟。这位詹家大小姐,生得非
常丑陋,偏又性格不好,冒了漂亮妹妹的名,去约韩琦仲冒名的戚公子相会,结果丑态百
出,落得一个没下场。我过去表演这个人物,主要刻划她性格中的缺点,而不强调她容貌
的丑陋,很多动作采用旦角身段,表示她还是个不出闺门的官家之女的身份。只不过把
嘴画歪一点、眉毛画细一点等,出场时,用水袖挡脸,脚步、动作等完全学的旦角,观
众还认为她是很漂亮的,等她走到台口时,身子一扭,放下水袖亮相,这是观众才看到
她是丑小姐。其他的动作也是这样。我以为,如果动作过份粗野庸俗,挺着胸,歪着头
,既不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冲淡了她的精神上的丑恶,戏就表演得浅薄了。
同样,在男性方面,也有一些具有生理缺陷的人物,归丑角扮演,象《艳云亭》里的诸
葛暗,是个盲卜者,演员却要表演出他比有些明眼人还要清楚明白的心。他在偶然中遇到
了被奸臣王钦若所害的伪装疯女萧惜芬,听她诉说了不幸的遭遇以后,十分同情,就设计
庇护她,搭救她,终于使她逃脱了苦难。以明眼人演盲人,心里很难控制,往往不知不
觉的会露出破绽,但必须严格控制,关键在于少做动作,不要自以为演惯了丑角的繁重
身段动作,少做一些,反而感到束手束脚,不能发挥,忍得心里痒痒地难受。盲人的动
作是,走路依靠明杖两边点地,试探道路高低,身子略偏,生怕撞到别的人和物;听话
时,头部微侧,耳朵凑着发话的方向,表示以耳代目。无论何时,头部不能多动。还有
剔指甲、摸胡子等等特征和点香、卜课等具体行动。平时揣摩熟了,表演自会逼真。不
过这些动作,并非表演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它们刻划出一个孤苦无依的盲卜者,自己
正在饿瘪肚子的时候,却能仗义救人的这种性格。所以,仅仅在形体动作上求其逼真,
是不够的,若是表演中再加些”滑稽”成份,博人一笑,那简直是错误了!丑角演员在这
些地方,必须加倍警惕。
还有一位武大郎,也是生理畸形、但又非常善良的人。从技巧来讲,有名的矮步,
最难走得好,全仗平时腰腿功夫练得结实。上身挺直了蹲下去,臀部不能突起,身子各
个部分都显得很短小,双肘靠身,双手蜷起,动作都是”小手面”;走路步步亮靴底,上下
椅子,并拢双脚蹦上蹦下,不准腿部伸直等等,不经过长期锻炼,是办不了的。然而要演
得好,单凭技巧还不行,总要捉摸住他的性格,刻划得深刻,才能感动人。他善良、安
份,没有大欲望,张大户把潘金莲嫁给他,真是出于意外的;兄弟武松,打虎回来,手
足相逢,骨肉团聚,更心满意足了。可是由于生理上的残疾,长期遭人歧视,形成了他
懦弱的性格,在风闻到潘金莲与西门庆的丑事后,他捉了奸,反被殴辱吐血,他自问无
力反抗,只有希望兄弟回来报仇。这个善良人,竟被恶霸西门庆作践死了。过去我演到
《别兄、捉奸、服毒》等出时,心里为我演的人物武大难过,往往真淌下了泪来。
剧中人物的身份,各各不同,上面谈到的,已有好多种。除此以外,还有太监、酒保
和茶博士等。茶博士暂不说他,因为后面将详细讨论以茶博士为主角的《茶访》一剧的表
演;太监中象高力士,我也想专题谈谈,这里就不重复。不过还有一个太监,《凤凰山
》里的叭喇,虽只是西安王府的总管,可是气派很大,近似花脸模样。这个人阴险毒辣
,野心勃勃,陷害海俊,借刀杀人,比高力士凶恶厉害,表演中应当有所区别。
我就谈一谈酒保。同样是酒保,表演也有区别。比如《长生殿·酒楼》里的酒保,
身穿蓝布剑衣,足登快靴,念京白,要有气派,因为他是京都长安市上的一座大酒楼的
酒保,接待的是官员、士子,没有三手两手,就显得寒伧。《醉菩提·当酒》里的那家酒
店,虽然也在京都临安,但它是郊外的小小家庭酒肆(酒保的母亲住在店中),下了几天
雪,主顾上门的少,当然酒保也没有那么神气了。又如《虎囊弹·山亭》里的卖酒人,
跟坐店的酒保又有不同。他是走惯山路,跑遍村坊,挑着酒担子沿途叫卖的,比店里的
伙计更为勤劳。表演中,要求几点:挑担子上山要显出沉重的样子(上山时是实担子,
下山时,酒桶已空,并挑肩头就行);歇下担子,摇扇子,”打穷结”,做到既边式又精
神;与鲁智深抢酒桶,以及躺在地上,两人对踩鞋底,再接酒桶,手脚必须敏捷干净。
在唱、念方面,未出场,先叫几声”卖酒”,要使人听起来有自远而近的味儿。上场后,
唱山歌,求其清脆而圆糯,唱完再叫”卖酒”,最后还往上翻高。唱虽只一段,白口可不
少,念得字字清楚响堂,才算够格。几个相视而笑,是在敷衍鲁智深,陪着打哈哈,能
在笑声中透出这种心情来,就会生动有趣了。除了上述几个正式酒保以外,还有一个《
招商串戏》里的招商店小二,招接住客,兼卖酒饭,很会做买卖,遵照蒋世隆的吩咐,
劝王瑞兰饮酒,动作语言,都要伶俐风趣,而又不能演走了劳动人民纯朴爽朗的风格。
过去昆班有几句成语,概括各门角色的特点,很有趣:”老外、老旦,唉声叹气;小
生,好人家大细(苏州土语,孩子的意思);正旦,哭天哭地;旦,嗲声嗲气;大面,顶
天立地;二面,勿得好死;小面,跳来蹦去。”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哏(读作gen,有音无
字,苏州土语,指主观性强,性情固执)老生,刁小生,猛门(也是苏州土语,蛮不讲
理的意思)老旦,邋遢大面,臭嘴小花脸。”这种讲法,虽仅仅分析角色的表面特征或一
个行当所扮演的人物共性,不很正确,但以我自己演戏的体会,小花脸扮演人物,多数
是爽直诚朴的,不管别人疮疤痛,往往把那些坏人的不可告人的弊病,无情地揭发出来
。我喜欢这些剧中人物,也很爱演这些戏。自从仙霓社后期”传”字辈师兄弟星散以后,
我就丑、副兼演,但总不喜欢演那些缺乏内容,庸俗可厌的所谓”滑稽”角色,即使硬要
我学,也学不象,硬要我演,也演不好。
(节录自《我演昆丑》,华传浩演述,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版)
【字字双·闺怨】
说明:这是我在数典诗词版唯一参加过的活动,因为这是我的本等,不参加我闹心。
【字字双】是粗曲,绝对的粗曲,我那时候粗曲压根写不出,发神经写成了闺怨,强烈谴责我自己。
无端疏雨送残梅,添翠。
菱花尘满不须窥,憔悴。
帘栊响动疑人归,风碎。
当时欢悦可堪追?拚醉!
- (2010-04-16 12:06:41)
第五齣 补叙
故事
纵观全局,这一齣是故事真正的开端,第二齣略铺垫生角性格(后面展开),第三齣给旦角制造机会,第四齣展现旦角性格,到了这一齣,第一个冲突出现,生旦相遇,只是此时二人并没有什么一见钟情,不过如果身临其境,旦角对生角一定是有一种很特别的感情的,不是爱情罢了。
在我的另一个梦中,不是遇险,而是梦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很忐忑,但是有人很和气的与我搭话,我对那人的感觉就很奇特,似乎就是一种依赖吧,说不大好。虽然梦记不清了,但是梦里的感觉很清晰,所以我想灵玉对白恂英应该也是类似的感觉,不过我在剧本里并没表现,因为我实在说不出这是什么感觉,也许只是想多说两句话。
这一齣的故事很老套,英雄救美,用的是《春草闯堂》模式。正是由于开端落了俗套,我才把后面的故事弄得这么复杂。
这里生角的塑造受了京剧很大影响。昆曲里少有武小生,有的好像也就是领子生,吕布和周瑜。京剧则是各式各样的武小生都有(我喜欢小生,尤爱武小生),这一齣的生角,在我的想象中就是《谢瑶环》中的袁行健(我极喜欢袁行健。。。)。而我之所以强调“这里”、“这一齣”,就是因为后面很长一段剧情中,生角的武小生特质并不明显,预计生角共参与十三齣,有两齣开打,一齣舞剑,其余各处虽然表面是武小生,其实心理比文小生还要细腻(我女的写男的,他本身又这么纠结,没办法)。
联套/曲牌
两支【鲍子令】,我自忖用在此处很适合,粗曲嘛,众唱也可,丑副干念也可,此齣以推动情节发展为主,用两只粗曲应个景罢了。粗曲的平仄应该很宽,但曲谱都没什么标注,我估计按照主腔的说法,可能七字句前四字除了板位都平仄不拘,也没什么大问题。当然,写的时候总是不敢放开,所以是严格按照《康熙曲谱》填的。
用韵
纤廉
都说闭口韵字不好用,我一直不信,尤其这个纤廉韵,很多字都很入诗,第二齣用过天田,就一直憋着用一次闭口韵,这一齣就两支曲子,于是用了一次。用完的感想就是:真不好用啊,不怪前人都这么说。进而我也对洪昇彻底折服:《长生殿·闻乐》共九支曲子(包括引子尾声),全用纤廉韵,且词句都很耐品。
听人说严格的清曲还是讲究闭口字的,但我从来没听到过(没认为听到过),不过既然有这说法,那就还是分开用吧。(我记得大水这么说过,要不就是卧竹轩主说的,或者俩人都说过。。。聊天记录早找不到了。。。)
曲文
第一支曲子很满意,不俗不雅。再改的话也就是微调,不会大动干戈。
第二支曲子很不满意。感觉是第一支把耐心和文思都消磨没了,第二支很多句就是在凑数。第二支我的设想是由副角干念,既然要干念,文字就该足够流畅和口语化,显然,这两个我哪个也没做到,在文字表意上就牵强得很。不过貌似后三句还行,主要是前两句,那两个短句不好处理。
上下场诗
副角上场的那四句根本不叫诗了,就是四句顺口溜,问题和念白差不多。
下场诗虽然很白话,但是有律,因为那段时间没律压不出韵来(还有一段时间没韵写不出东西来)。下场诗四句应该不会怎么改动了。
念白
这一齣靠念白来推动故事发展,很急促的事情,我又没什么文采好卖弄,多用曲子就没劲了。
副角的塑造是个大问题,我似乎放不开写,所以把副角写得根本就不邪恶,这个问题我也是十分无奈,想想我曾经把【字字双】写成很婉约的相思词,这事也就不足为奇了。记得那次给绵羊看,绵羊的评价就是:这个人很正经啊。不过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能把这人写得更加不正经一点。
副角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白口去考虑副角。我昆丑看的不多,所以一写起来,自然而然就跑到京丑去了,时而又在京昆之间打转,所以副角这段念白,有时候用京剧的京白念比较顺,有时候用昆曲的京白念比较顺。这个问题还是暂时搁着,等我多看些戏的,就像汪芒兄说的,掌握语色。
另外,副角说什么得配秦晋那几句,是从成语词典的例句里看来的,似乎引的是《李自成》?记不清了。
白恂英救了灵玉和梅香之后,灵玉言行也算出格:怎么能直接与陌生男子(也许白此时对灵玉来说已经不是陌生男子了)搭话并要求同行呢?我也想过改一改,可是转念一想,这毕竟是特殊情况啊,矜持也不是这么个矜持法,嫂溺叔援,权也。灵玉决断一些,倒还显得大方。恂英有个犹豫,但是侠义气概,管不得许多。
另外有一个漏洞,旦贴两个人没回家,而是继续去了恩慧庵,我想想怎么弥补。
其他
还是副角,上一齣艄婆用了丑,按传奇体例,这齣就不应该再用丑了,那时正好看到华传浩的《我演昆丑》,说到丑副区别(《谈昆剧丑副两角的区别》),所以这一齣用了副(应写为付?不确定,求解)。
如果说这戏把副角写得太正经了,那有一个地方一定是不正经的——名字。吴福,常见姓配上常用名,加上谐音,多不正经啊~
另,顺便说一句,王传淞的《丑中美:王传淞谈艺录》全是苏州土语,看不懂T_T
- (2010-04-17 06:05:36)
- (2010-04-17 05:52:15)
- (2010-04-02 09:24:50)
第五齣 遇强
【南越调过曲】【鲍子令】(小生、老旦、净、副末扮众游人上)
千里春风花正艳
花正艳
秦楼歌舞笑颜添
笑颜添
酒旗映水随风飐
招人一醉不须谦
渔人闲卧水声溅
(内大乱介,净向内望介)众位,不好了,那恶霸吴福来了!(众慌乱介,杂扮打手驱众下介,副上)我父当朝为宰辅,少爷我姓吴单字福。只因京城约束紧,逍遥横行在此处。小子们!(杂)有!(副)今儿个春光明媚,大家伙都出来游玩,这要是有什么模样儿标致的大姑娘、小媳妇的,你们可都给少爷盯着点儿,别落下喽!(杂应介)是啦!(副)
【前腔】爷爷横行谁敢僭
谁敢僭
条条枉法我一人兼
一人兼
(杂)少爷真是风流倜傥
(副笑介)妓楼柳巷风流占
(叹介)歪瓜残柳早生嫌
(旦引贴上,杂)少爷,您看那个(副见旦,惊介)
这姿容须要细玩瞻
(旦急掩面,对贴)我们快回避!(欲下介,杂拦介,旦、贴惊介,副上前向旦揖介)小娘子,(贴拦介)休得无礼!(杂拥上扭贴向旁,贴)小姐!(旦惊介,副复揖介)小娘子,小生吴福,我父是当朝宰相。小生见小娘子花容月貌,若与小生得配秦晋,也不负了娘子(旦旁视不理介,副)不知小娘子意下如何?(扯旦袖介,旦急避介,怒介)贼子!光天化日,调戏良家女子,试问国法何在?!(副冷笑介)国法就在少爷我这儿!(旦)小妮子不识抬举,小子们,抢人哪!(生急上介)住手!(副惊介)什么人?(生)打抱不平之人!(副)嗬,来了管闲事的了。小子们,给我上!(生与杂开打,杂败下,副浑介,跑下,生向旦)小姐,那贼子已走远了。(旦急拜介)多谢恩人!奴家程灵玉,敢问恩人上姓,他日必当衔环而报。(生)不敢,在下白恂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江湖人份内之事,岂能求报?小姐既安然无事,在下告辞了。(下介,旦)白公子请转。(生)小姐有何吩咐?(旦)言重了。公子,奴家忽思及一事(生)何事?(旦)那贼子确是已然去远,只是,少时他若去而复转,叫奴家如何周全?(贴)小姐虑的是啊。公子,我主仆欲往恩慧庵进香还愿,求公子护送一程,不知可能应允?(生背介)这男女有别,如何同行?只是见人危难,怎能作壁上之观哪?哎呀,这……(旦、贴)公子应允了罢。(生)嗳,胸中光明磊落,难道怕人说不成?(向旦)既蒙小姐信托,在下岂敢不效微劳?(旦)公子大恩,没齿难忘!(生)愧煞恂英了。小姐请
(贴)月貌花容惹祸因,(旦)扶危济难总蒙君。
(生)行侠仗义江湖事,不向人前索报恩。
- (2010-04-16 12:06:41)
第四齣 补叙(下)
此篇对昆曲联套有兴趣的可看看
联套
用这一套曲子属于误打误撞,当时是看到《题曲》所以用的。曲情方面我不大掌握得好,但觉得这套曲子是以平和细腻为主的,不喜不悲。写到这稿时恰又觉得若叫曲牌一个接一个,少用宾白,一路唱下去,是件很爽的事情。于是各支之间,都没有什么大段的宾白,以夹白为主。终于出了问题。
这一长套实际由两短套组成,即【桂枝香】四支或六支一短套,【长拍】、【短拍】、【尾声】一短套。一次偶然看到《振飞曲谱》,发现《题曲》【桂枝香】为小工调,至【长拍】,则转为凡字调了。进而回想以前曾看到的【桂枝香】、【长拍】、【短拍】、【尾声】组套,才发现这两短套是相对独立的,故事或情感有一定转折,中间一般会加【赚】或有长宾白。而我这套呢,【桂枝香】第四支与【长拍】紧密相连,感情一贯而下,【桂枝香】第三第四之间、【长拍】、【短拍】之间反而有小转折,自然就有问题了。
我自己还没达到能说好的高度,且看看别人怎么说,自然明了。
《昆曲格律》是用这一套作为变套的例子来分析的,很详细,摘录于下:
P262-266
4-11套数的实质和变套的形成
通过上面各节的讨论以及对本套的分析,关于套数的实
质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 套数中曲牌节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 套数中各曲牌的乐调是有联系的;
(3) 结合剧情转折的具体情况.套数的组成可以有变化。
……
关于第三点.我们值得对一些传统变套的形成经过加以探讨。现在就用第4-2节所提出的【桂枝香】,【长拍】,【短拍】变套对此点加以说明。
《螾庐曲谈》中指出【桂枝香】,【长拍】,【短拍】是一个传统套数。虽然这三支曲牌都隶属南【仙吕宫】,但就主腔关系上加以分析,这一套数是不能满足前述联套要求条件第(2)点的。那么为什么有不少传统传奇去采用这一变套呢?是否可据此来否定前述联套条件中的第 (2)点呢?只要对较多的填用【桂枝香】曲牌的传奇加以分析就可对这问题得到正确解答。
首先来探讨【桂枝香】曲牌重复前腔次数问题。可以发现【桂枝香】最古老的用法是三、四支连用。例如南戏中《牧羊记·小逼》连用四支,《荆钗记·议亲》连用三支。由主腔关系来看,这种一曲重复多次的组合形式是深合曲律的。因为【桂枝香】主腔非常鲜明,而又没有其它曲牌具有和它同一性的主腔,困此只有采用重复前腔多次的措施来取得套数乐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由元末到明万历时期,【桂技香】的使用开始减少到两支连用,代表作品如《琵琶记》里的《愁配》、《赏荷》。到明末时期才开始出现减用到一支的例子。
随着【桂枝香】重复使用次数的减少,就出现以其它曲牌和【桂枝香】联结成套的例子。结合剧情的起伏转折,这些套数中有些是符合前述组合套数条件第(3)点的,有些则未必尽合。试检阅《六十种曲》和《集成曲谱》就可以发现包括有【桂枝香】在内的联套形式非常多。有许多并未成为定型,可能只在某一部传奇中出现过,我们现在只搜寻和《长拍》、《短拍》有关的一些传奇,因为这是比较定型的。删去可能包括的其它曲牌,和【桂枝香】、【长拍】、【短拍】有关的套数有以下四种形式:
(1)a型,【桂枝香】、【赚】、【长拍】、【短拍】。采用这种套数的有:《玉簪记·下第》、《鸾鎞记·仗侠》、《一捧雪·拜别》、《风筝误·逼婚》。
(2)b型,【桂枝香】、【赚】,下接其它曲牌。采用这种套数的有:《运甓记·封还》、《绣襦记·僦居》、《投梭记·拒奸》、《玉玦记·报信》、《义侠记·义释》、《飞丸记·飞稿》。
(3)c型,其它曲牌,下接【赚】、【长拍】、【短拍】。采用这种套数的有:《还魂记·移镇》、《四喜记·辞荣》、《种玉记·捷报》.《狮吼记·访友》。
(4)d型,【桂枝香】、【长拍】、【短拍】。采用这种套数的有。《红拂记·觅封》、《修箫谱·咏髻》、《疗妒羹·题曲》。
这四种套数虽然都已成为定型,但都是变套,在选用时应当特别注意。因为【长拍】和【短拍】的主腔虽然具有同一性,但与【桂柱香】的主腔形式绝不相同,甚至连结音规律都不同,笛色也可以更换。在特殊的剧情转折条件下使用a型套数是合适的,因为在【桂枝香】与【长拍】之间加入了一支【赚】。【赚】的作用我们已在第4-5节指出。【赚】是个具有特殊风格的过曲,既有引子的作用又起着衔接两个套数的作用。因此a型套数实际是两个本套通过【赚】的桥梁作用而结合着。本套之一是【桂枝香】重复前腔,也可能删减到只用一支,另一本套是[长拍】、【短拍】。所以只要【赚】使用得当,这一套数是深合曲律的。
同理,只要【赚】使用适当,那么b型套数和c型套数也是合律的。因为【赚】既然起着联系两个本套的作用,那么【赚】之后就不一定非用【长拍】、【短拍】不可,这样就形成了b型套数。或【赚】的前面不一定用【桂挂香】,这样就形成了c型套数。
至于d型套数则是把两个主腔毫无联结作用的本套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因此若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套数来看则套性是非常脆弱的。这个d型套数的形成原因应当解释为由a型套数抽去【赚】的结果。前人使用这一套数是注意到剧情发展的。在最后一支【桂枝香】已结束接唱【长拍】的时候故事总是有转折的,因此【长拍】所用笛色都可以和【桂枝香】不同。例如在《红拂记·觅封》的故事中,所唱四支【桂枝香】是两个主角在家叙话,而【长拍】、【短拍】则是出门送别。《修箫谱·咏髻》的故事是两个主角谈今说古,由【桂枝香】转入【长拍】时改换了话题。《疗妒羹·题曲》的故事是主角阅书伤感,由【桂枝香】转入【长拍】时换读了一本书籍。由此可见这一【桂枝香】、【长拍】、【短拍】套的使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注:以上为OCR识别,大概还有错处,谁看出了就跟我说一声吧)
- (2010-04-02 08:23:36)
- (2009-09-04 14: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