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club.xilu.com/dll618/msgview-152634-50007.html?PHPSESSID=4957a96bb70b1d2ba88de02efdceccb9
未校对
谈昆剧丑副两角的区别
华传浩
昆剧班子对行当的划分叫做”家门”。比如:老生家门、冠生家门、五旦家门等等。一
般说有”十门脚色”,是:生、小生、外、末、老旦、旦、贴、净、副、丑。但在实际应用
中,分得还要细致。生、旦、净、丑是四大类,每一类中可以分为:
一、 生:
1. 老生(又称正生,髯口以黑三为主,鬖三为次),象《牧羊记》的苏武、《如是观
》岳飞、《鸣凤记》杨继盛等。
2. 外(又称老外,髯口以白为主,鬖为次),象《浣纱记》伍员、《如是观》宗泽、
《鸣凤记》夏言等。
3. 末(又称副末,髯口以黑满为主,黑三为次),象《荆钗记》李成、《千钟禄》永
乐、《一捧雪》莫成等。
4. 冠生,象《琵琶记》蔡伯喈、《长生殿》李隆基、《荆钗记》王十朋等。
5. 巾生,象《西厢记》张珙、《牡丹亭》柳梦梅、《西楼记》于叔夜等。
6. 鸡毛生(又称雉尾生),象《连环记》吕布、《白兔记》咬脐郎等。
7. 鞋皮生(又称苦生、穷生),象《绣襦记》郑元和、《彩楼记》吕蒙正、《永团圆
》蔡文英等。
二、 旦:
1. 老旦,象《荆钗记》王母、《红梨记》花婆、《铁冠图》王承恩等。
2. 正旦(发音偏刚,俗称”雌大面”),象《烂柯山》崔氏、《琵琶记》赵五娘、《白
兔记》李三娘等。
3. 作旦(有时代替正旦、刺杀旦和贴旦,但不代闺门旦),象《寻亲记》周瑞隆、《
双官诰》冯雄等。
4. 刺杀旦(又成四旦),象《渔家乐》邬飞霞、《一捧雪》雪艳娘、《铁冠图》费贞
娥、《义侠记》潘金莲、《水浒记》阎婆惜、《翠屏山》潘巧云等。(这六出戏是《刺
梁》《刺汤》《刺虎》《杀嫂》《杀惜》《杀山》,称为”三刺、三杀”,刺杀旦的名称
由此而来。)
5. 闺门旦(又称五旦),象《琵琶记》牛氏、《长生殿》杨玉环、《牡丹亭》杜丽娘
等。
6. 贴旦(又称六旦、小旦),象《西厢记》红娘、《牡丹亭》春香、《钗钏记》芸香
等。
三、 净:
1. 大面(有时单称净,又称正净),象《千金记》霸王、《单刀会》关羽、《西川图
》张飞、《九莲灯》火判等。
2. 白面(有时也单称净,又称副净),象《虎囊弹》鲁智深、《鸣凤记》严嵩、《一
文钱》罗和等。
四、 丑:
1. 副(又称二面),象《跃鲤记》姜诗、《西厢记》法聪、《水浒记》张文远等。
2. 丑(又称小面),象《渔家乐》万家春、《连环记》探子、《绣襦记》来兴、《艳
云亭》诸葛暗、《雁翎甲》时迁等。
戏曲人物为什么要分行当、家门呢?已经有许多同志发表文章讨论过。我同意这样的
意见:行当、家门是代表戏曲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仅仅理解到这一点,还不够。我们
知道,生、旦、净、丑等戏曲行当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它的形成,除了根据性别、年龄
、外形等生理上的特点以及性格、品质上的差别之外,还与戏曲人物的社会地位有关。
比如同是成年男性,就分生、净、丑三行,但戏曲中茶博士就没有用生角来扮的;同是
中年、青年女性,就纷正旦、闺门旦、刺杀旦、贴旦等等,其中当然有性格上的差别,
也有社会地位的因素。不过,行当毕竟只是一个行当,它基本上代表一个笼统的人物类
型,而不能包办具体的人物性格。同一个行当、家门,决不是就只有一种人物–比如某
一行当、家门中只有好人,另一行当、家门中只有坏人。每个行当、家门中都有好人、
坏人,不是只有一种人的。因此说,行当、家门仅仅基本上代表一种人物类型。就具体
的戏曲人物来看,虽然同是一个行当、家门,同是好人或坏人,但它们之间还有具体性
格的差别。演员必须根据剧情需要,表现活生生的具体人物的性格,创造生动鲜明的形
象,行当是无法包办代替的。我们怎能把诸葛亮演成岳飞一样,把张飞与李逵混淆不分
,或者曹操与严嵩做成一个模子?如果大白脸都是一样的精神面貌,或者小花脸扮的书
童都是一道汤,就犯了脸谱化的毛病了。归根到底,在于演员对行当、家门怎样理解和
怎样运用。
现在要谈谈昆剧丑行中丑、副两角的差别问题。在有些剧种里,无所谓丑、副之分,
把昆剧中副角应行的人物,分别划到大面(花脸)和小花脸两行中去。而昆剧对于这类
人物,就分作副净(白面)、副(二面)、丑(小面)三个家门,通称”白、二、小”。
白面与小面,距离较远,分别较大;二面与小面,都属丑行,极为近似,在不很熟悉昆
剧的观众看来,就比较难分了。
根据前面谈到的行当、家门基本上代表一种人物类型这一说法,可以发现一个很有
趣的现象。那就是,简单说来,昆剧中丑角应行的,基本上是好人;副角应行的,基本
上是坏人。或者说,丑角演的好人多,副角演的坏人多。
试举几个例子:《鲛绡记》里的贾主文,是个老奸巨滑的恶讼师,专门舞弄刀笔,
危害人民,表面上念佛修行,骨子里毒比蛇蝎。《水浒记》里的张文远,性好渔色,与
阎婆惜勾勾搭搭,偷偷摸摸。《大名府》里的李固,忘了卢俊义救命之恩,与主母通奸,
甚至恩将仇报,反口噬人。其余象《浣纱记》里的伯嚭,《鸣凤记》里的赵文华、《绣襦
记》里的乐道德、《西楼记》里的赵不将等等,都是些奸臣、蠹吏、讼师、帮闲、篾片
。这些人物的性格与行为,不外是阴险毒辣,刁钻古怪,贪财好色,损人利己。昆剧中
一概归副角应行。
丑角演的人物就不同了。《东窗事犯》里的疯僧,当着秦桧面前,揭破他的心底秘
密,斥骂其通敌叛国、杀害岳家父子的滔天罪行。《寻亲记》里的茶博士,仗义执言,
控诉恶霸张敏危害良民的不法行为。这些都表现了充分的正义感,反映了强烈的人民性。
还有《渔家乐》里的万家春和《艳云亭》里的诸葛暗,激于义愤,搭救善良,而且有过人
的智慧和风趣的性格。又象《下山》里的小和尚,背叛佛门戒律,追求幸福生活,性格
非常鲜明可爱。这些人物的身份,不外乎相士、卜者、茶博士、小和尚,加上丑角应行
较多的书童、酒保等等,都是旧社会中所谓”小人物”;但是从他们的思想感情以至行动
来看,不少”小人物”却干出了大事情来。相反地,副角应行的那些人物,不少是封建官
僚、大地主,或者所谓”斯文中人”,其语言行动十足道地代表了反动、封建的思想意识
。
昆剧中丑、副两角在同出戏中出现的情况很多。照演出脚本规定,也总是丑演好人
的多,副演坏人的多。这也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渔家乐》丑演万家春,是仗义救
人的相士;副演赵大,是调戏妇女的酒店老板。《大名府》丑演时迁,是智勇兼备的梁
山好汉;副演李固,是忘恩负义的反复小人。《西楼记》丑演文豹,是个纯朴书童;副
演赵不将,是个无行文人。《义侠记》丑先演武大郎,后演郓哥儿;副演西门庆,善恶
对比,更为明显了。
是否昆剧的副角就绝不扮演善良人物,或是丑角绝不扮演奸恶人物了呢?那也不然。
比如《八义记》里的灵辄,在《翳桑》里是个”孝子”,《吓痴》里是个”义士”(这些孝义
的评价,当然还是根据旧道德观点而定的);《蝴蝶梦·说亲、回话》里的老蝴蝶,为
田氏做媒,形象很风趣;这两个人物都归副角应行。而《荆钗记》里的张姑娘,屡次为
孙汝权奔走,谋娶自己侄女钱玉莲,归丑角应行。《十五贯》里的娄阿鼠,谋财害命,
诬陷别人,更是坏蛋的典型之一,也归丑角应行。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所以我前面说
过:丑角应行的基本上是好人,副角应行的基本上是坏人。昆剧在早期也是副、丑不分
的。由于长期的演出实践,巡回在江湖村镇,艺人们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绝大多数是善
良的,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斯文人,往往阴险毒辣,卑鄙无耻。于是在十门脚色中分
别建立了副、丑两门脚色。
再谈谈丑、副在造型和表演程式上的不同之点。
丑、副都勾白鼻子。副角白粉勾过眼梢,仅仅两腮帮间不勾白粉,次于白面,所以
叫二面。丑角脸勾得更小,不过眼梢,所以叫小面。副的服装,官衣、褶子是基本的。穿
官衣的象《浣纱记》伯嚭、《连环记》曹操、《燕子笺》鲜于佶、《鸣凤记》赵文华、《
一捧雪》汤勤等。穿褶子的象《水浒记》张文远、《义侠记》西门庆等等,更是数不胜
数。因此,他们可以端端架子,耍耍水袖。丑角没有漂亮衣服,无架子可端,有的人物
甚至连水袖也没有。仅仅《琵琶记·坠马》里的常白相(人名)穿过官衣,还要调侃他
跌下马来。《莲花宝筏·北饯》里的程咬金穿袍带,但非主角。更突出的,昆剧丑角从
不戴翎子;副角虽很少戴翎子,总算还有《青冢记·和番》里的王龙,翎子之外,还戴
驸马套。
身段动作方面,丑、副都有比较繁重的戏。分别在于尺寸不同,副角较丑角开阔些。
正因为副角扮演那些面孔伪善、心肠狠毒的人物,要突出他们肚子里用功夫,所以动作表
示,一般较少。副角表演不怕瘟,有些人物,越冷越好,昆班称为”冷水二面”,要在一
些微细的动作中,刻划他们的性格。比如《写状》贾主文,看人不正视,而用秃灰蛇眼
睛横瞟着;《借茶》张文远和《挑帘、裁衣》西门庆,背着人牵动两颊肌肉,以及双肩
上下耸动和前后牵动等等,都是副角特有的表演程式。丑角就不用这一套。演劳动人民
,爽朗朴素,心直口快;演年轻孩子,伶俐活泼,指手划脚;演江湖义侠,蹿来蹦去,
灵活矫健。总之,性格比较明朗,动作舞蹈性较强。
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昆丑怎样表演不同的人物类型。对一些著名的戏,我已经写出了
整出剧目的表演体会,这里就不细谈了。
先谈昆丑扮演的老头儿。有些剧种称为”老丑”,昆班没有这个名目。这一类的人物,
象《胖姑》里的老实头儿、《北饯》里的程咬金、《墙头马上》的裴福等都是。主要特征
是挂白髯口,说话走路都要显出老态龙钟。他们的性格,一般都很风趣。比如《胖姑》
里的老实头儿,虽不唱曲子,念白也不多,拄着拐杖,拈着胡子,倾听胖姑和王留讲说
唐三藏启行时的盛况,但随着两个孩子的动作,也要充分透露出欣喜的神气。最后背着
王留下场,更使人感到他是位热爱儿童、慈祥有趣的老人家。
《蝴蝶梦·说亲、回话》中的老蝴蝶,外形也是一个老头儿,是庄周幻化出来的。
他奉命去试探田氏,为楚王孙(庄周化身)说亲。从其唱、念(常熟白)和动作来看,也
有一定的风趣性。他本来不是正常的有血肉的人物,因此身段中就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双袖翩翩,做出蝴蝶的姿势;甚至站定势,双袖还要轻轻地前后摇晃,象征蝴蝶的双翅
搧动。《蝴蝶梦》传奇含有浓厚的封建毒素,老蝴蝶就是为庄周的封建意识服务的。现
在这两出戏也不上演了。
老年妇女的角色,所谓”丑婆子”,这里举三个例子来谈谈。
《金锁记·羊肚》里张驴儿的母亲张妈妈,是个寒苦、衰迈、饿瘪了的老婆子。她
有一个特征:头、手不停地微微颤动。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有些老大娘,由于头、手神
经不能自己控制,就是这个样子。她的特殊身段,即所谓”五毒”之一,蛇形。在中毒以
后,跳上椅子,”蹿毛”下来,就地打滚,还要表演蝎子走,用两肘和两足尖着地,头部
和身子腾空,爬着走圆场。这是完全用武丑功夫来表演她死亡前的无比痛苦。从前演这出
戏,还有两个动作:一是在吃羊肚时,用油条剪成几段,吃到嘴里,向上喷出,再用嘴接
住;另一个是服毒后,要流出尺来长的鼻涕,名为”玉筯双垂”。我感到舞台形象过于丑
恶,所以早就废去,这些技法也不必谈它了。
《水浒记·放江》里有一个开茶馆的王婆,也是丑婆子。她带些”三姑六婆”的气息,
但不是坏人,能识好歹,心直嘴硬,冷眼看到阎婆惜和张文远暗中往来,很不以为然,先
去告诉了宋江。在宋江刺杀了阎婆惜以后,阎婆拖住宋江要偿命,亏得王婆上来,与阎
婆一场嘴舌,乘机放走了宋江。表演这个任务,着重念白干净,言语锋利,没有身段动
作,全靠脸上做戏,要做出凛凛然不是好相与的模样,可又不能演得过于粗野。她是站
在宋江这一边的。
《南楼传·许探》是出不多见的戏。刁刘氏进牢以后,她的父亲刘通政怕出丑,在
菜肴内放了毒药,差许婆送进监去,指望刁刘氏吃了中毒身亡,免得明正典刑。许婆原是
刘夫人的陪嫁丫环,已经六十三岁了,刁刘氏的出生、长大、出嫁,以至后来的经历,她
都看到的,因而对这位小姐始终具有深厚的感情。她不谙世故,性子倔强,平时在刘府
中,只做粗事,不被重视,所以刘通政支派她去当送毒的差使;但她并不知道内情,只
当送菜探监。她也又摇头颤手的特征,念一口常熟白。进监见了小姐以后,不怪她行为
不端,却埋怨丫头们牵引坏了。后来看到王文,肝火上升,把他臭骂一顿。王文反驳不
认错,她就要拼老命,一头撞去,被王文推跌一个朝天跤。这个婆子,虽然有时气急了
,不大讲道理,但形象很朴素,不使人讨厌。昆丑前辈王小三擅演此角,很有名,现在
周信芳先生还曾谈起这位老艺人在这出戏中的出色表演。
昆丑演的小孩子,多数是梳小辫子的,数数倒有六根之多:《西楼记》琴童、《绣襦
记》来兴、《访友记》四九、《玉簪记》进安、《西楼记》文豹,这五个都是书童身份,
只有《牡丹亭》癞头鼋是石道姑的侄子,不是书童。不梳小辫子而戴孩儿发的有《义侠
记》的郓哥儿、《金雀记》的彩鹤等。上面那些书童,身份相同,年龄相仿,都是十几
岁的孩子,造型也一样;性格上的共同点是聪明伶俐,天真活泼。但在表演时,不是毫
无分别的。有的是他主人的影子,比如四九与主人梁山伯都很忠厚,在《访友》一剧里
,梁山伯与祝英台情谊深厚,四九也很喜爱银心,在戏里就起着衬托作用。也有的在节
骨眼上,说几句俏皮话,打趣主人,旁敲侧击的反衬出主人的性格,象进安、文豹、彩
鹤之类。比较特殊的是来兴。传奇原本写郑元和一副大少爷气派,用了许多人伕马船,
进京赶考,来兴也大手大脚,气焰很盛,而且还和乐道德商量从中沾光;等到郑元和落
魄在长安,把他出卖给崔尚书家,他就哭得死去活来,依恋不舍,表现了无限”忠诚”的
奴才思想,这是这个人物性格上的严重缺陷。郓哥儿虽然也是小孩子,但很有正义感,
帮助武松报了西门庆杀兄之仇,他的念白动作,都不走花俏的路,要锐利、有力。《牡
丹亭》中的癞头鼋又自不同,完全是个未受教养的野孩子,不识高低轻重,所以会去帮
同掘坟;在《问路》一剧中,他的动作很性格化,手舞足蹈,片刻不停;那些夸张的表
演动作,显出他顽皮淘气,可爱又复可笑。
其他剧种有彩旦一门,专演相貌丑陋、行为不正的一些中年、青年妇女,昆班统归
丑角应行。代表人物是《风筝误·惊丑、前亲》里的詹爱娟。这位詹家大小姐,生得非
常丑陋,偏又性格不好,冒了漂亮妹妹的名,去约韩琦仲冒名的戚公子相会,结果丑态百
出,落得一个没下场。我过去表演这个人物,主要刻划她性格中的缺点,而不强调她容貌
的丑陋,很多动作采用旦角身段,表示她还是个不出闺门的官家之女的身份。只不过把
嘴画歪一点、眉毛画细一点等,出场时,用水袖挡脸,脚步、动作等完全学的旦角,观
众还认为她是很漂亮的,等她走到台口时,身子一扭,放下水袖亮相,这是观众才看到
她是丑小姐。其他的动作也是这样。我以为,如果动作过份粗野庸俗,挺着胸,歪着头
,既不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冲淡了她的精神上的丑恶,戏就表演得浅薄了。
同样,在男性方面,也有一些具有生理缺陷的人物,归丑角扮演,象《艳云亭》里的诸
葛暗,是个盲卜者,演员却要表演出他比有些明眼人还要清楚明白的心。他在偶然中遇到
了被奸臣王钦若所害的伪装疯女萧惜芬,听她诉说了不幸的遭遇以后,十分同情,就设计
庇护她,搭救她,终于使她逃脱了苦难。以明眼人演盲人,心里很难控制,往往不知不
觉的会露出破绽,但必须严格控制,关键在于少做动作,不要自以为演惯了丑角的繁重
身段动作,少做一些,反而感到束手束脚,不能发挥,忍得心里痒痒地难受。盲人的动
作是,走路依靠明杖两边点地,试探道路高低,身子略偏,生怕撞到别的人和物;听话
时,头部微侧,耳朵凑着发话的方向,表示以耳代目。无论何时,头部不能多动。还有
剔指甲、摸胡子等等特征和点香、卜课等具体行动。平时揣摩熟了,表演自会逼真。不
过这些动作,并非表演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它们刻划出一个孤苦无依的盲卜者,自己
正在饿瘪肚子的时候,却能仗义救人的这种性格。所以,仅仅在形体动作上求其逼真,
是不够的,若是表演中再加些”滑稽”成份,博人一笑,那简直是错误了!丑角演员在这
些地方,必须加倍警惕。
还有一位武大郎,也是生理畸形、但又非常善良的人。从技巧来讲,有名的矮步,
最难走得好,全仗平时腰腿功夫练得结实。上身挺直了蹲下去,臀部不能突起,身子各
个部分都显得很短小,双肘靠身,双手蜷起,动作都是”小手面”;走路步步亮靴底,上下
椅子,并拢双脚蹦上蹦下,不准腿部伸直等等,不经过长期锻炼,是办不了的。然而要演
得好,单凭技巧还不行,总要捉摸住他的性格,刻划得深刻,才能感动人。他善良、安
份,没有大欲望,张大户把潘金莲嫁给他,真是出于意外的;兄弟武松,打虎回来,手
足相逢,骨肉团聚,更心满意足了。可是由于生理上的残疾,长期遭人歧视,形成了他
懦弱的性格,在风闻到潘金莲与西门庆的丑事后,他捉了奸,反被殴辱吐血,他自问无
力反抗,只有希望兄弟回来报仇。这个善良人,竟被恶霸西门庆作践死了。过去我演到
《别兄、捉奸、服毒》等出时,心里为我演的人物武大难过,往往真淌下了泪来。
剧中人物的身份,各各不同,上面谈到的,已有好多种。除此以外,还有太监、酒保
和茶博士等。茶博士暂不说他,因为后面将详细讨论以茶博士为主角的《茶访》一剧的表
演;太监中象高力士,我也想专题谈谈,这里就不重复。不过还有一个太监,《凤凰山
》里的叭喇,虽只是西安王府的总管,可是气派很大,近似花脸模样。这个人阴险毒辣
,野心勃勃,陷害海俊,借刀杀人,比高力士凶恶厉害,表演中应当有所区别。
我就谈一谈酒保。同样是酒保,表演也有区别。比如《长生殿·酒楼》里的酒保,
身穿蓝布剑衣,足登快靴,念京白,要有气派,因为他是京都长安市上的一座大酒楼的
酒保,接待的是官员、士子,没有三手两手,就显得寒伧。《醉菩提·当酒》里的那家酒
店,虽然也在京都临安,但它是郊外的小小家庭酒肆(酒保的母亲住在店中),下了几天
雪,主顾上门的少,当然酒保也没有那么神气了。又如《虎囊弹·山亭》里的卖酒人,
跟坐店的酒保又有不同。他是走惯山路,跑遍村坊,挑着酒担子沿途叫卖的,比店里的
伙计更为勤劳。表演中,要求几点:挑担子上山要显出沉重的样子(上山时是实担子,
下山时,酒桶已空,并挑肩头就行);歇下担子,摇扇子,”打穷结”,做到既边式又精
神;与鲁智深抢酒桶,以及躺在地上,两人对踩鞋底,再接酒桶,手脚必须敏捷干净。
在唱、念方面,未出场,先叫几声”卖酒”,要使人听起来有自远而近的味儿。上场后,
唱山歌,求其清脆而圆糯,唱完再叫”卖酒”,最后还往上翻高。唱虽只一段,白口可不
少,念得字字清楚响堂,才算够格。几个相视而笑,是在敷衍鲁智深,陪着打哈哈,能
在笑声中透出这种心情来,就会生动有趣了。除了上述几个正式酒保以外,还有一个《
招商串戏》里的招商店小二,招接住客,兼卖酒饭,很会做买卖,遵照蒋世隆的吩咐,
劝王瑞兰饮酒,动作语言,都要伶俐风趣,而又不能演走了劳动人民纯朴爽朗的风格。
过去昆班有几句成语,概括各门角色的特点,很有趣:”老外、老旦,唉声叹气;小
生,好人家大细(苏州土语,孩子的意思);正旦,哭天哭地;旦,嗲声嗲气;大面,顶
天立地;二面,勿得好死;小面,跳来蹦去。”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哏(读作gen,有音无
字,苏州土语,指主观性强,性情固执)老生,刁小生,猛门(也是苏州土语,蛮不讲
理的意思)老旦,邋遢大面,臭嘴小花脸。”这种讲法,虽仅仅分析角色的表面特征或一
个行当所扮演的人物共性,不很正确,但以我自己演戏的体会,小花脸扮演人物,多数
是爽直诚朴的,不管别人疮疤痛,往往把那些坏人的不可告人的弊病,无情地揭发出来
。我喜欢这些剧中人物,也很爱演这些戏。自从仙霓社后期”传”字辈师兄弟星散以后,
我就丑、副兼演,但总不喜欢演那些缺乏内容,庸俗可厌的所谓”滑稽”角色,即使硬要
我学,也学不象,硬要我演,也演不好。
(节录自《我演昆丑》,华传浩演述,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