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

目录

本文不会过多涉及音乐知识,但后面会用到一些工尺谱举例,所以在此先介绍一下工尺,使其看起来不至于像天书。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工尺及各种板眼、演唱符号,不妨去读一读俞振飞先生的《习曲要解》(《粟庐曲谱》、《振飞曲谱》、《俞振飞艺术论集》等书皆有附载)。

工尺谱所用记谱符号为“上尺工凡六五乙”,对应简谱中的“1234567”。高八度各音加“亻”旁表示;低八度各音,“上尺工凡”最末一划加一小撇为标记,“六五乙”则变为“合四一”。下图是工尺与简谱的对应。

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

目录

另一类曲谱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用来记录旋律、可供歌唱的乐谱了,昆曲传统上使用的是工尺谱。工尺谱注明了曲子的工尺(旋律)和板眼(节奏),又称“宫谱”。

同样的,下面是一些工尺谱示例。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1]

成书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包括南北曲共2094个曲牌,连同变体共4466个曲调。详举各种体式,分别正字、衬字,注明工尺、板眼。既可供填词曲用,也可供依谱度曲,宫谱兼作格律谱,是研究南北曲音乐最丰富的参考资料。[2]

六也曲谱[3]

清末殷溎深原稿,张怡庵校订手录,分元、亨、利、贞四集二十四册,收录昆曲剧目合计一百九十八出[4],代表了戏班演唱和时俗流行的曲谱系统。这一系统的曲谱虽然偶有错讹与删节,但多适用于舞台演出。该谱不仅注明小眼,分清正板与赠板,而且对豁腔、擞腔等装饰性小腔也都一一注明,记谱完备,学用较便。[5]

集成曲谱[6]

王季烈、刘富梁编订,民国十四年(1925)六月由商务印书馆石印出版,分金、声、玉、振四集共三十二册,曾两次印行千余部。编者感于“梨园脚本,别字连篇,且妄加删节,谬误百出”,入选的折子经仔细考订,纠讹误,别正衬,点板眼,注字音,既便演出,又不失格律。但其考订之严格,远在一般曲谱之上,被认为与舞台演出有一定距离。[7]

粟庐曲谱[8]

俞振飞辑,近代曲家俞宗海(粟庐)从清代著名清唱家叶堂弟子韩华卿习曲,继承并发展了“叶氏唱口”,被称为“俞派唱法”,其子俞振飞根据他生前口述唱法加以校订成书。此谱准确而细致地体现了俞派唱法,腔格口法等符号精审备详。[9]


[1] 刘崇德主编. 中国古代曲谱大全 3. 沈阳:辽海出版社, 2009.12. P1784

[2] 辞海P183;中国曲学大辞典P723;俱见“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3] 中国古代曲谱大全 5 P4290

[4] 中国曲学大辞典P725 “六也曲谱”

[5] 中国古代曲谱大全 5,P3997 六也曲谱前言,王少华

[6] 王季烈等. 集成曲谱金集 卷3. 1931.

[7] 中国昆剧大辞典P902;中国曲学大辞典P726;“集成曲谱”

[8] 俞振飞著. 栗庐曲谱 第1册.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01.P81

[9] 中国昆剧大辞典 P907; 洪惟助主编,昆曲辞典 上. 台湾: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民国九十一年五月 P484 “粟庐曲谱”

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

目录

格律谱“列举不同曲牌的定格并选曲词为例,注明平仄,供人依谱填写曲词。”[1]所谓“定格”,就是规定的曲牌正格,一般是该曲牌最常用的格式。除平仄外,格律谱还注明了曲牌的正字、衬字、韵位、板位等。下面是一些【懒画眉】的格律谱示例:

钦定曲谱

简称《曲谱》。清王奕清等奉敕编撰。成书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包含北曲谱四卷,南曲谱八卷和失宫犯调诸曲一卷,多采自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和沈璟《南九宫谱》。注明句、韵、四声、南曲板位等,体例较为完备。[2]

· 曲谱

(清)康熙敕撰. 万有文库 曲谱 3.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7. 卷八P66

· 康熙曲谱

(清)王奕清等编. 康熙曲谱[M]. 长沙:岳麓书社, 2000.10. P262

按:这一版将《钦定曲谱》改名并重排为简体横版,但删去了板位。

南北词简谱[3]

吴梅编撰,草创于庚申辛酉(1920-1921)之交,讫辛未(1931)脱稿,1939年吴梅病故,由卢前题跋付梓。此谱遵古意、严审选、详注释。区别正字、衬字和叶韵,但不标四声阴阳,也不附点板眼。然对曲谱多有评注,如考证曲谱沿革演变,历代各谱的异同、正误,有时还指出该曲的声情色彩、管色旋律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乏创见。[4]

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南套[5]

王守泰主编,编写组由曲学领域知名学者共十六人组成。是书收罗宏富,体系完整,界说明确,解析精详,在前代曲学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是一部指导昆曲编剧和音乐创作——选牌、组套、填词、谱曲,具有实用价值的专业书,并对曲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6]

有了格律谱和相应的昆曲格律知识,就可以按谱填词,创制新的曲文了。


[1] 辞海P3917 “曲谱”

[2] 中国曲学大辞典P723“钦定曲谱”

[3] 吴梅著. 吴梅全集 南北词简谱卷 下.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P479

[4] 吴新雷主编. 中国昆剧大辞典.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05.P897; 中国曲学大辞典P726;俱见“南北词简谱”

[5] 王守泰主编. 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 南套 上.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07.P354

[6] 中国昆剧大辞典P890 “《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南套”

诗词曲赋

怨别离,总别离,云影漂萍有散时,东风知不知。
故乡归,他乡归,归处春寒一样欺,倩谁折柳枝。

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

目录

本文名为“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我们不妨先给格律下一个定义,以明确讨论范围。

《辞海》说格律是“指创作韵文所依照的格式和韵律,各种韵文都有特定的格律。其中包括声韵、对仗、结构以至字数等” [1],齐森华主编的《中国曲学大辞典》进一步阐述,说“‘格’为规定之格式和标准,……‘律’为声韵之规律” [2]

故而本文要讲的内容,全与昆曲音乐和文辞上的格式标准和声韵规律有关。《中国曲学大辞典》补充说“韵文格律虽严谨,其实也是汉字声韵艺术之自然法度。”[3]

下面我们来看三支【懒画眉】:

【懒画眉】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

——《玉簪记•琴挑》

【懒画眉】强对南薰奏虞弦。只觉指下余音不似前,那些个流水共高山?只见满眼风波恶,离别当年怀水仙。

 ——《琵琶记•赏荷》

【懒画眉】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牡丹亭•寻梦》

我们不禁要问,这三支【懒画眉】文辞各异,甚至某句(如第二句)的长度也不一致,何以都称做“懒画眉”?如果查阅剧本或曲谱,常会看到【懒画眉】之前有一个前缀:【南南吕宫过曲】,这又都是些什么?

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什么是“曲牌”?

解决这些问题之前,作为基础中的基础,首先要介绍昆曲的两类曲谱:“格律谱”和“工尺谱”。


[1] 夏征农主编. 辞海 1999年版缩印本.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P3685 “格律”

[2] 齐森华等主编. 中国曲学大辞典.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P693“格律”

[3] 同上

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

目录

  1. 本文重点在于“基本概念”,“格律”是限定词。希望能够通过梳理,帮助对昆曲格律有兴趣的人了解一些相关术语,也希望为喜欢昆曲的人介绍一些格律方面的基本知识。但是必须要强调,如果想要研究或者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仅依靠我的梳理是远远不够的。
  2. 本文尽量述而不作,着眼于传统概念,避免或简化有争议的概念。因我个人乐理、乐律知识有限,故本文将避免纠缠于音乐,少涉及昆曲曲唱实践方面的知识。
  3. 虽然“述而不作”,但一些从古即有的争论话题是不可避免的。本文的观点将基于王氏父子(王季烈、王守泰)提出的“主腔说”,但并不会涉及太多。如果您对“主腔说”存疑,希望您至少认同“曲有定腔”。
  4. 感谢一直以来诸位师友的帮助和鼓励。

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

目录

本文自2015年三月下旬在国学数典论坛开帖,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不要提在那之前,还有许多其他的准备工作。期间国学数典论坛关闭了它的讨论区,我则断断续续在个人博客继续连载。

我从很早的时候就在进行传奇剧本的创作,逐渐在实践中学习,对昆曲的格律有了一些了解。许多对格律有兴趣又不甚了解的朋友,常常来问我一些看似很基础的问题,比如:曲牌是什么?我犯了难:“曲牌”二字,牵涉太广,一时怎么说得清楚?就此萌生了小范围做一个讲座,普及昆曲格律里的基本概念的念头。

这个朴素又大胆的想法得到了一些师友的支持,我于2013年春夏间捋清思路,做好提纲,开始了准备。真正梳理起来,才发现曲学中许多问题都有各式各样的争论,令我我时常不自觉地陷入各种细节考据,进行得十分缓慢,我于是给这个讲座取了个副标题:“看强迫症患者是怎么挖坑把自己埋了的”。再后来,我从学生变成社畜,“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也从一个讲座的演示稿,变成了论坛的帖子,又变成了博客的连载。许多次陷入自我怀疑,不知道梳理这些非常“基本”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又许多次回望,觉得还是有必要做下去。如今终于算是完结了。

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

修订版目前在微信公众号连载,后面当然也会编辑到博客里面来,但是应该是再过一阵更新压力不那么大的时候了。现在虽然完结了,但是前半部分写得时候跟后半部分考量不一样,所以前半部分动得还挺多,稳定更新压力还是很大,暂时没办法连博客这边一起顾及。

微信公众号:MessyXin

乱煞年光遍

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修订版)1

https://mp.weixin.qq.com/s/gjvxqTBaZfEKHk2aeI-IcQ

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

目录

前代曲家对于联套的重要性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传统曲律著作对于联套的论述与罗列也较为精详,但“复套”这一重要概念,仍然到了现代才被正式地提出和分析。

“单套、复套”是《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提出的名词,《昆曲格律》中称为“本套、变套”,而《昆曲音乐与填词(甲稿)》中,则称之为“一场一套、一场两(多)套”。“一场一套、一场两(多)套”固然便于顾名思义,还是不如“单套、复套”更加精准凝练。

相同或不同曲牌前后连缀成套,除了符合前文所说的笛色、节奏等基本规律之外,早在徐渭《南词叙录》中就曾经提出:“曲之次第,需用声相邻以为一套”[1]。这个“声相邻”,转换为现代曲律概念,我们可以说是“依腔定套”[2]——一套曲子中,前后曲牌的主腔相同、相似或存在继承关系。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以判断一折中的曲子,究竟是单套还是复套了。

《昆曲格律》以【南仙吕宫过曲】【桂枝香】或二或四【长拍】【短拍】【尾声】为例进行了分析。这个组合中的曲牌都属于【南仙吕宫】,被认为是约定俗成的一套曲子,其实经过分析, 它是由【桂枝香】或二或四,和【长拍】【短拍】【尾声】两个单套组成的复套:它们的主腔既没有联系,应用中也存在剧情或情绪上的转折。

再如我们前文用作例子的《玉簪记·琴挑》一折,实际是由【南南吕宫】【懒画眉】四支和【南双调】【朝元令】四支组成的复套;两个单套中间还插入了两支【琴歌】,从【琴歌】起,笛色也从六字调转成了正宫调。

有时在复套中,前一套结尾会用到【尾声】,这里的【尾声】可以称作【隔尾】,性质与【尾声】也没有差别。

通过引入单套、复套的概念,不管是分析前人作品,还是创制新的曲文,对联套的理解都能更加清晰明了。


至此,我们从单一曲牌说起,到多曲牌联结成的套数结束,大体上通过总结前人的曲学理论,虽然粗浅、但比较全面地梳理了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

昆曲格律的研究,自明末至今不绝如缕,有它相对完善的一面,也有还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未来,有能力的研究者,可以沿着前人开拓出来的道路,再向前走一步。

(全文完)


[1] (明)徐渭原著;李复波,熊澄宇注释. 南词叙录注释[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9.01.P27

[2] 王守泰主编. 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 南套 上[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07. P42

昆曲格律中的基本概念

目录

南曲、北曲来自不同体系,各方面差异较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南曲与北曲分别联套,并不混用。但在南北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南北合套”的联套形式。这种形式据载始于元代沈和(和甫)的散曲《潇湘八景》,实际在时代更早的南戏《小孙屠》中,已经有了应用。

南北合套一般由南北各自成套的两套曲牌,由北曲起始,一北一南穿插混合而成。有时开头用南引子,有时不用。南北两套曲子“所采用的笛色相同。在体式上采取北曲曲牌和南曲曲牌交替连缀。由于音乐旋律迥然不同,南北曲的交替歌唱,就形成一种特殊的声情风格。”[1]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有详尽的各宫调南北合套罗列,可供参考。昆曲中常用的比如如下两套:

  • 【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北折桂令】【南江儿水】【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侥侥令】【北收江南】【南园林好】【北沽美酒带太平令】【南尾声】
  • 【北醉花阴】【南画眉序】【北喜迁莺】【南画眉序】【北出队子】【南滴溜子】【北刮地风】【南滴滴金】【北四门子】【南鲍老催】【北水仙子】【南双声子】【北煞尾】

南北合套中的南曲和北曲联套,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南曲依旧用五声音阶,北曲依旧用七声音阶;理应北曲由该折主角一人独唱到底,保留了杂剧中主角一人独唱的特色,而南曲则由一个或几个配角独唱、合唱、分唱。《长生殿·絮阁》用了上面举例的【北醉花阴】【南画眉序】一套,旦角杨贵妃作为主角唱北套,其他人分唱南套,剧本角色分配如下(演出本有删减):

旦【北醉花阴】丑【南画眉序】旦【北喜迁莺】生、内侍【南画眉序】旦【北出队子】生【南滴溜子】旦【北刮地风】丑【南滴滴金】旦【北四门子】老旦【南鲍老催】旦【北水仙子】生【南双声子】生【北煞尾】


[1] 吴新雷主编. 中国昆剧大辞典[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05. P500“南北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