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演出很多地方都让我觉得很不爽,竟然从买票就开始让我不爽。
说起来这也是主办方的不力,王珮瑜出国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决定的,看那段“采访”录像,这事至少早在一月初就已经定下来了,竟然到了14号(新闻发布会)媒体上才有消息。怕中间出变故的话,12号王珮瑜入境(根据我从原上草那儿得到的消息,未经证实)也就可以放出消息来吧,然后14号再开新闻发布会。总之演出这东西消息早出来一天就比晚出来一天好吧。14号到17号,这么短的时间,想必让很多人难于变通(身在藩就是例子)。票价也出奇的贵,50、80,比哥大米勒剧场贵多了(20、30,赞助票50)。我以为能是个不错的剧场,可是进去一看,比哥大剧场低级多了,就是个普通小礼堂。
后台那段不再说,直接跳到开戏之前。
一开始上来个人,主持人,我还以为是想昆曲社请的那位林萃菁一样是要双语介绍一下,没想到跑上来的是个疯疯癫癫的人。这人说的话是什么感觉呢:不伦不类,不知所云,和京剧不搭调,我看着不顺眼。他具体怎么说的我记不得了,能想起来的就是我希望他赶紧下去。
由于演员没准备好,导致这人没话找话地说了半天,我也鄙视地听了半天,终于开戏了。
第一个折子是吕布试马。拿到演出说明就在想会不会是个小生唱,紧接着把自己否决了,若真是小生,就弄些唱功戏了,何必要这么繁难的武戏?即使是小生,我也不抱太大希望:我不指望能看到什么好的小生。这吕布在内一叫板,:“马童——”我一惊:还真是小生,听声音有点哑。接着还是在内:“带马——”“马”字声音走高,拖长腔,果然:劈了。好在吕布试马是个武戏,没几句唱,不过令我很闹心的是吕布不停地在跟马童说“小心了,小心了……”隔一会儿一说,隔一会儿一说,我说他就不能换一句么?(吕布试马我是第一次看,不知道应该是怎么样的,反正我不喜欢武戏)
还有就是我想说这次我又对着锣,原来去票房就对着锣,现在在剧场还是对着锣。莫非我跟锣就这么有缘么?震死我了。
第二个戏是芦花荡带归天。这戏周瑜的扮相是三蓝箭衣甩发厚底,是我最喜欢的扮相,只是这周瑜(就是前面的吕布)一上来我就看着别扭,仔细一想,发现问题:鸾带呢?即便没有鸾带,至少也要有个丝绦啊,我记得就用了一根绳子系着,能不别扭么?之后也几乎没怎么看,因为我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周瑜的甩发上了。事情是这样的,周瑜把大枪往后一背,再要抽枪,就抽不回来了,原因是枪纂把甩发挂住了,大枪别在背后拿不过来,周瑜一使劲——把甩发拽下来了,剩一小部分还连着,更悲惨的是从甩发被拽下来,周瑜就没有下场,所以他得个空子就整理甩发,我还真是哭笑不得。归天之前有一小段唱,就几句,听得我是抓耳挠腮、如坐针毡。本来我对小生就挑剔,偏偏这位周瑜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中间音还直打颤,我立时恨不得也来个“咬定罗衫耐”。后来周瑜挂掉(我看到周瑜挂掉第一次这么高兴),要摔个僵尸,于是周都督一手扶着甩发,摔将下去。终于,这折戏完了,我长出一口气:很好,我还活着。
第三个折子就是主角王珮瑜的了,文昭关,从“过了一天又一天”唱到“我不杀平王我的心怎甘”。王珮瑜的演出容后再说,我要说的是:前面两个武戏把我弄的特别烦躁,以至于一下子到了文戏,我的心还在跟着前一位周瑜的声音打颤。并且很奇怪的是,我出奇的紧张,我到现在也不十分明白我在紧张什么,莫非是在为王珮瑜担心?担心什么呢?我估计是因为前几个戏音响都在不停的出问题,所以我很担心会不会主角上场之后,音响更加不作美,干脆坏掉。还好,只是到末尾出了一次问题。顺便说:不知道是音响问题还是演员问题,东皋公的唱我几乎没怎么听清。
然后是幕间,不知道中国的戏曲剧场有没有幕间休息(我猜想会有吧,不然太不人道了,看戏也是个体力活啊),总之我到了幕间,终于喘了口气,出去转一圈,然后坐回原位,调了调心情,顺便也调了调相机。
之后是个文戏,楚宫恨(不知道那一折叫什么),绝对的文戏,比文昭关还文,不过我却看下去了,只是为了省电,没拍照。其余容后再说。
之后主持人又跑上来了,介绍说操琴的是业余的,我的心又提起来了:骂曹的夜深沉不会出问题吧?
最后,击鼓骂曹!我开始以为直接从骂曹开演,没想到是从祢衡初见曹操开始演。第一场的曹操自然少不了,崔永明演的,底下大概有叫好的托儿,曹操一上来这哥们儿叫的特别响亮。先不说唱的怎么样(我是觉得不怎么样,不过我对花脸一直没什么感觉,不好瞎说),崔经理也不知准备不充分还是太紧张了,总之结果就是曹操不停出错。列举如下:
1.祢衡:丞相在上,卑人礼到。
曹操:……
祢衡:卑人姓祢名衡字正平……
2.(这一大段我无语死了)
曹操:你为何发笑?
祢衡:我笑这天地宽阔,你帐下并无一人。
曹操:怎见得?
祢衡:请问丞相,你帐下文有谁能,武有谁高,请道其详,卑某愿闻。
曹操:老夫帐下,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何言无人耳?
祢衡:请问丞相,你帐下文有谁能,武有谁高,请道其详,卑某愿闻。
曹操:你且听道。老夫帐下(吓死我了,我以为又要念回去,往下一听,还好还好),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武有李典、乐进、许褚、张辽(听录音才发现,念成“良”了),勇不可挡,乃岑彭、马武不及也。我儿曹子孝(念做“夏”),人称天下奇才;夏侯惇人称无敌将军。老夫兴兵以来,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何言无人耳?
祢衡:你道你帐下俱是英雄,以卑某看来,尽都是些无用之辈。
曹操:你有何德能,出此浪言大话?
祢衡:听道!……………………碌碌之辈,何足道哉!
曹操:你有何德能,出此浪言大话?
…………………………
附:戏考《打鼓骂曹》部分白口
1.
祢衡:祢衡参见丞相。
曹操:下站何人?
祢衡:姓祢名衡,乃山西平原郡人氏。
2.
曹操:为何发笑?
祢衡:我笑这天地虽阔,却无一人也。
曹操:老夫帐下,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何言无人?
祢衡:你道你帐下,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俱是英雄豪杰,但不知文有谁高,武有谁能?祢某愿闻一二。
曹操:你且听来: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可及也。武有张辽、许褚、李典、乐进,不让当年岑彭、马武。我儿曹子孝,人称天下奇才;夏侯惇可称无敌将军。老夫兴兵以来,攻无不取,战无不克。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何言无人?
祢衡:呀,哈哈哈……你且听道:你帐下尽都是英雄上将,以我看来,尽是无用之辈!
曹操:怎见得?
祢衡:你且听道:荀彧、荀攸,可使吊丧问奠;郭嘉、程昱,只好看墓守坟;李典、乐进,只好牧羊放马;许褚、张辽只好击鼓鸣更。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余下诸人,尽都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碌碌之辈,何足道哉?
曹操:你有此狂言,有何德能?
…………………………
我要是王珮瑜,肯定无语死,好在老板反应快,没冷场。
到了骂曹那场,先是要四个官员上来做铺垫,这四位啊,就老生还能看看,小生(吕布试马的马童)左顾右盼,花脸一声不吭,丑角最绝了,透袖的时候手在袖子里死活拿不出来,另一只手都上去了,结果还拿不出来,下面的褶子也长,我都怕他一步没迈好再摔到台上,那乐子可就大了。
看演出说明,这四位还都是专业出身,那这丑角原来业务水平得什么鬼样子啊……
这样的饮宴场面,自然少不了唢呐,于是我在后台听到的跑调跑起来没完的唢呐就派上用场了,两支唢呐合奏,前面还好,能合上,到了后面半段指法繁复的地方,跑调不跑调就没听出来了,因为两支唢呐完全对不上了,下面那位叫好的托儿还喊好呢,剧场其他人什么反应没有,这位扯着嗓子一喊,再配上特定情境——整个儿一倒好。后面还有一段唢呐,效果同上,只是那位托儿似乎也察觉到了,一声没吱。
说来说去我对那位托儿始终耿耿于怀:做托儿也不要这么明显吧。
还有张辽,感觉这位学谭没学好,尤其念白,到了立音就忽升忽降抖啊抖的,抖得我一个劲儿的起鸡皮疙瘩
我对这场演出的总结:除了角儿(王珮瑜),就没什么能看的了……
- (2010-03-17 06:58:10)
- (2010-02-25 11:53:02)
- (2010-01-31 00:59:40)
- (2010-01-31 00:07:58)
- (2010-01-11 06:53:20)
开戏之前
很皱的帐子
身在藩撤退之后,我又踅回后台了,嘿嘿~~
这神情不似老生,细细端详,很女性
- (2010-03-17 06:58:10)
- (2010-02-25 11:53:02)
- (2010-02-25 11:16:33)
- (2010-01-31 00:07:58)
- (2010-01-19 09:30:19)
- (2010-01-11 06:53:20)
身在瑜门外
总觉得这次行事很不是我风格,所以总想做个澄清。
身在藩绝对是个瑜门中人,未必多喜欢京剧,只是很喜欢瑜,除了瑜谁也听不下去。狂热,理智的狂热。
而我?不是。原来不是,现在也不是。虽然我对看她演出很积极,虽然我也进了瑜门的群,虽然我跟着身在藩一直在后台转,我依旧在瑜门之外。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王珮瑜不好,也并不是我不喜欢她,只是因为我没有那份热情。这热情不只是对王珮瑜的,是对京昆所有演员的(额~~我必须承认,对肖向平有点例外~~但也只是有点),没有一个演员能让我达到狂热的状态,我所想要的只是看戏。
我不狂热,却情绪化,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我的行事很不是我风格。
受身在藩之托,做了两个牌子,很简陋,做完了自己都连呼砢碜(东北方言,不好看,丑),上写“瑜门爱你”四字。“瑜”是书法字体,“门”是小篆,“爱你”是华文行楷、简体。A4纸打印,用固体胶粘在废挂历的纸板上,再用刀把四边裁掉。唉,惨不忍睹。
我和身在藩在麦当劳坐到快四点,起身寻找孙逸仙中学,边走边犹疑,碰到个好心人用手机查了地图,走过去,还算顺利,到剧场好像是四点十五吧。
身在藩很紧张,甚至在想要不要排练一下一会儿怎么说话。我本来没感觉,被她弄得也很紧张。她数着要送给老板的东西:两瓶水,一袋樱桃,一封信。又拿了录音笔、照相机,一件一件嘱咐着我。我见时间不早,把p3拿出来,挂在脖子上,也预备着录音。
四点四十五,崔经理进来了,身在藩问能不能找个地方把“瑜门爱你”的牌子放一下,崔经理欣然答应。我们见舞台边放着琴包(没注意看是什么乐器),便将两块板子倚着琴包放下了。我们又与崔经理合影,我终于不合时宜的发现我的摄影技术真是不怎么样。
五点左右吧,老板来了。我原来一直觉得王珮瑜不高,这一次当她就在我身边,发现真是不高,比想象的还矮,身高竟然跟我差不多。报纸上那张照片看老板气色不是太好,我们便聊起时差,老板说还没倒过来,说一会儿八点多演出的时候,是最难受的时候。我和身在藩当然对此无能为力,转移话题。我们与老板合了影,又要了签名,她给的签名是“谢谢你对瑜的以及对京剧的热爱”,不过我想应该换一下,换成“对京剧的以及对瑜的”比较适合我,哈哈。通过看签名,我也终于确定了老板的名字是“王珮瑜”,而不是“王佩瑜”(我也更喜欢“珮瑜”)。
身在藩把东西送给老板,一样一样的解释:水是看到老板博客里说羡慕有人给少马爷送水,瑜门说下次我们给送,于是这次就买了两瓶水;樱桃是今年第一次看到,就买了;信是因为怕自己说话的时候忘记,便先写好了。又向老板转达了瑜门几句话:我们爱你;你爱我们么?说后一句的时候,“老板低头羞涩的一笑,答曰:怎么会不爱呢?对我那么好”(身在藩语)。今天听录音的时候,我也忍不住笑起来。
身在藩也要过了签名,签在了她的课本上,火车票上也签了。之后又说这是在美国,想用美国的礼节,老板会意:拥抱是吧?身在藩说:1秒给自己,1秒给瑜门的大女人、小女人,1.5秒给瑜门的大男人、小男人(我觉得她太紧张说错了吧,应该是1.5秒给自己,1秒给女人,1秒给男人……)。老板应允,我呢?照相,抓拍了两张,角度问题,只能看出老板抱的是个人。老板看了,说“这也看不出来谁是谁啊”,我插话:主要看老板。我与身在藩心里暗笑:要的就是这效果。
老板问崔经理化妆的地方在哪,崔向右一指,老板进后台。身在藩问崔:我们能进去么?绝不捣乱。崔笑:可以可以!我们便赶紧收拾东西,尾随进去,正看到老板告诉人要找热水烫髯口,身在藩与同老板说话那人说了几句,我二人便奔赴后台。
时间还早,老板并不忙着上妆,喝了两口水,我尾随身在藩凑上前去,问需不需要帮忙。其实这话我自己都觉得多余,我们帮忙的话自然只能是越帮越忙了,哈哈!不过重要的是让老板知道我们的心意。我二人走开,老板不慌不忙,拿出鼓槌,坐下来把羽绒服叠好,放在膝前(忘记是放在膝前的凳子上还是直接放膝盖上了),练习起击鼓来。我二人便不敢多打扰,立在一旁,偷拍。话说这相机虽然是傻瓜的,但镜头长点就是好。可惜我技术不行(一直到演出快结束才知
道怎么能在光线不好的条件下拍得清晰一些),还是模糊不清。后来老板一直在说要把髯口烫一下,不过热水一直没找来,隐约记得中间有个人进屋大吼:谁要喝水?谁要热水么?管衣服的阿姨(后来知道是昆曲社的)忙解释:王珮瑜要烫髯口。同时另一个老头(也是演员,不过不知道是演什么角色的)感叹:一定要烫一下,我这都成“虬髯”了。不过热水一直没有,我不禁有些担心起来,不过想想也罢,即便不烫又如何?(我也不知道会如何,路过的方家最好能解释解释。)
之后身在藩又与杂七杂八各种人搭话,我也真是佩服她,换了我,除了角儿我谁也不理(其实要是我自己去的话,我连角儿也不理)。事后身在藩说,她是想让人看看,瑜门的人都是能拿得出手的,别一到那跟谁也不说话,就冲着王珮瑜就去了。说得有理,我当时也猜到八九,只是换了我,一样做不来。
后来有人买来了一大堆盒饭,一看就是放了好多盐糖,吃了之后不要说唱戏,恐怕连说话都要有痰卡喉咙的那种。老板皱眉,没吃,有人劝老板吃点,老板还是拒绝。
我记得很久以前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说演员上台之前不应多吃东西,因为饱吹饿唱,也不能不吃东西,因为怕体力不够。便要在上台前一段时间,吃些不生痰,又能顶饿的东西,于是鸡蛋成了首选。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老板拿出身在藩送的果汁,我与身在藩觑空凑了上去,见老板拧了半天也没拧开瓶盖,我一犹豫,便要出手帮忙,话音刚落,老板已然拧开了。之所以犹豫,是因为觉得她唱戏的武功底子应该很好,不应该这么费劲啊,可是又确实半天没拧开,所以我最终按捺不住,还是开口了。老板拿起樱桃,刚要吃,身在藩忙说:我去冲冲去。说罢离开,我也不自主的退回原位(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要是我自己去的话,我连角儿也不理”),等了好久,还不见身在藩回来。我见老板看了看盒饭,又面露难色,便拿了买的三文治凑上去,问她要不要吃点,还挺清淡的。老板苦笑:我现在什么也吃不下去。又怕我疑虑,补充道:真的,我不跟你客气。我一笑,点点头,理解,我倒时差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时听到外面的唢呐在练曲牌(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就是饮宴什么的常用的曲牌,怀疑是万年欢),吹到末尾指法繁琐的地方,几乎完全乱掉了,不禁担心起来:这时候还这样,一会儿上台也好不到哪去。又买来了电水壶,结果不知道怎么安壶把,不知道最后怎么解决的,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哈哈!同时,外面的唢呐还在不停地跑调。
身在藩回来,把樱桃交给老板。与我说了几句稍后怎么返回,我也嘱咐她要买点吃的,之后又闲扯了几句。又遇到一个人,又闲谈起来,那人说京剧的词写的深,说没有文化读不懂,感觉上也无非是为了抬高自己,我心中暗笑:京剧的词写得深?
之后我们又出去转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发现老板不见了,等了好久(其实也没多久),有些无聊。又跑了趟卫生间,恰好看到有卖演出说明的,无奈钱没带出来。回到那间大屋子,发现老板已经在化妆,至少已经打了两层了(不知术语怎么说),我便拿了相机又拍起来。有个老太太,很严肃的告诉我们不要去打扰,,我们自然不愿添乱。先是身在藩拿了钱去买演出说明,我便远远地拍起来。身在藩回来,想要与上了妆的老板合个影,却又不敢打搅,于是悄悄踅过去,站在老板身边,我乘机照相。老板当然是知道的,起初对我们的“偷拍”行为似乎不大适应,渐渐的也就不睬我们了,我们乐得如此。
呜呜~~我的技术啊,没救了~~~技术不好也就算了,还不会P图片T_T
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也快也慢,总之很愉快。快到六点半,戏票(准确的说是给我免费戏票的人,嘻嘻~)打来电话,身在藩也要撤退了,我们便一块出去,与她道了别,后会有期吧。
只是一些事情还是没有答案,比如:髯口最后究竟烫了没有呢?天知地知,后台众人知,我是不知啦,哈哈!
======================================================
终于写完了,累死我了~~~不过这只是一部分,后面还有。。。我才发现原来我有这么多话要说
- (2010-03-17 06:58:10)
- (2010-02-25 11:53:02)
- (2010-02-25 11:16:33)
- (2010-01-31 00:59:40)
- (2010-01-19 09:30:19)
- (2010-01-11 06:53:20)
到嘴的肥肉啊~~
昨天原上草打来电话说王珮瑜要来纽约了,12号到,17号演出,在Chinatown孙逸仙高中,剧码是骂曹和文昭关。我查了一下,怎么也得不到信息,到未名空间去问,也没有结果,打电话给郭姨,她说帮我问。我怀疑是不是内部演出啊,不过我想王珮瑜不至于千里迢迢跑过来演个内部演出吧。。。依旧不放心,刚往王珮瑜博客发了个纸条问,希望能有回应。。。再没消息我要问梨园社了,虽然梨园社的网站上并没说。还是不行就得问曲社了,那真是病急乱投医了。。。。
到嘴的肥肉啊,不会就眼睁睁看着它溜走吧。。。。。
PS:我虽然不是王珮瑜的粉丝,但是还是很喜欢她的
- (2010-03-17 06:58:10)
- (2010-02-25 11:53:02)
- (2010-02-25 11:16:33)
- (2010-01-31 00:59:40)
- (2010-01-31 00:07:58)
- (2010-01-19 09:30:19)
第七齣曲牌(考虑中)
后面四支一定用甘州歌/排歌了,具体用哪个要看哪个曲牌和我用的韵比较合拍。我比较倾向于甘州歌,因为《南曲联套述例》说集曲的宫调特性不是特别强(我记得是这个意思)。
前面四支(不用引子的话就是六支)我觉得最好的选择就是六支懒画眉了,不过第八齣已经用了懒画眉,而我不想第八齣有什么太大变动。刚才找到玉芙蓉,觉得可用。同时又在想是用四支玉芙蓉还是用《长生殿·制谱》的那套集曲(刷子带芙蓉渔灯映芙蓉普天赏芙蓉朱奴折芙蓉),原因同倾向于甘州歌。
两套中间有一段较长的宾白界开,并且在考虑中间要不要加一支赚(或者不用引子,四支玉芙蓉两支赚)。
大致设计为(引子按曲子计):
旦上,唱第一支曲子,白,贴上,随后下,旦唱第二支曲子,下。生上,唱第三支曲子,白,唱第四支曲子。旦上,唱第五支曲子,生唱第六支曲子,(若加一支赚,则插在此处生旦同唱/合唱),生旦较长对白,分唱/同唱/合唱第七、八、九、十支曲子,生旦同唱/合唱尾声,俱下。
所以曲牌就有了以下几种考虑(纯属排列组合,后四支假定用甘州歌):
1.引,玉芙蓉,引,玉芙蓉,玉芙蓉 二,甘州歌 四,尾
2.引,玉芙蓉,引,玉芙蓉,玉芙蓉 二,赚,甘州歌 四,尾
3.玉芙蓉 四,赚 二,甘州歌 四,尾
4.引,刷子带芙蓉,引,渔灯映芙蓉,普天赏芙蓉,朱奴折芙蓉,甘州歌四,尾
5.引,刷子带芙蓉,引,渔灯映芙蓉,普天赏芙蓉,朱奴折芙蓉,赚,甘州歌四,尾
6.刷子带芙蓉,渔灯映芙蓉,普天赏芙蓉,朱奴折芙蓉,赚二,甘州歌四,尾
逼急了用懒画眉:
7.懒画眉 六,甘州歌 四,尾
8.懒画眉 四,赚 二,甘州歌 四,尾
问题是这些两套相连的连法都是我自造的,有几个是可以的呢,不会一个都不行吧(窃以为6诡异了些,7、8是没什么问题的,尤其8。不过能用1、2、3、4、5、6就不想用7、8。另,玉芙蓉前习惯上加不加引子还没仔细查)~纠结啊,纠结啊……
=======================================================================
今天又想到一个联套:
9.白练序,醉太平,白练序,醉太平,赚 二,甘州歌 四,尾
疑问同上。
- (2010-11-13 11:41:29)
江城子
拟将心事寄冰蟾,草诗笺,觅青鸾。瑶殿素娥,银汉欲通难,方寸不胜愁满载,谁借我,片时欢?
花痴吕布中。。。
花痴吕布,顺便花痴叶少兰~~
听京剧有几年了,一直很喜欢小生,但是一直不喜欢两个人物:吕布,许仙。
许仙就不说了,从扮相到性格,就没有喜欢的。
不喜欢吕布是因为跟周瑜一比,他可差远了,周公瑾是何等儒将风度,再看吕布,天啊,三国最厉害的人物竟然就这样!蛮横无理,没有脑子,急吼吼的好色,别说儒将了,连点大将风度都没有。
前一阵子吃早饭的时候看到戏曲频道播的《吕布与貂蝉》的最后一段,忽然发现,就这样冲冠一怒为红颜,也真可爱得紧。貂蝉虽然用的是美人计,可是遇到一个肯为自己付出这么多的人,她能不动心?我可不信。
昨天晚上没事,用电脑看了看这电影的第一段,吕布身上那股霸气,真是叫我越看越爱,然后发现原来叶少兰当年也是很帅的,嘿嘿
之后又看了看叶盛兰的《群英会》,唉……周瑜也还是那么可爱……
抽时间打算把《吕布与貂蝉》从头到尾看一遍。
写完了忽然发现写得又是语无伦次,我真是没救了
第四齣 游春
【南仙吕宫引子】【探春令】(贴上)劝东风末急吹春透
则试问花知否
画堂燕双宿,日长蝴蝶飞。我,梅香,程府丫环,小姐贴身侍婢。若说我家小姐,品貌当得“无双”二字,恰似瑶台仙子下凡一般。她还诗书遍览,女工尽习,举止温柔,待人宽厚。老爷膝下,单生一女,爱如掌上明珠,未肯轻易许人。哎呀呀,也不知到时是哪位佳公子,这般好命,娶了她去。(笑介)如今么,奉了老爷夫人之命,我主仆往恩慧庵进香还愿,正好游玩。嗯,看诸事收拾停当,我不免请小姐出来。有请小姐——
【剑器令】(旦上)春思上妆楼
镇日里莺啼长昼
自开帘慵慵对镜
游丝欲遣闲愁
(贴)小姐,你看: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旦)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贴)小姐,都安停当了,启程么?(旦)自然。(贴)小姐请。(二人行介,出门介,合)
【南仙吕宫过曲】【桂枝香】青梅如豆
弄喉双双莺友
雨过石路无尘
屣印苍苔消瘦
(贴向鬼门折花,递与旦介,旦拈花介)
春光一缕
春光一缕
提掇于手
春风迤逗
忒轻柔
(贴与旦簪花介,合)
借取春一片
飞临玉钿头
(贴)行至到水边。(旦)
【前腔】藏鸦烟柳
触波心微皱
玉镜映水溪桥
深院笛声如漏
(贴)小姐,听那旁摇橹之声,由远及近。
(旦)声声欸乃
声声欸乃
(贴)是一只画舸,委实好看。
(旦)是谁家踏春携酒
是谁家诗文茗斗
思悠悠
蓦见杨花漾
飞过数点愁
(贴)来此已是渡口。船家哪里?(丑扮艄婆摇船上)梅香姐,敢莫是小姐来了么?(贴)正是,块来搭跳么。(丑搭跳介,旦、贴上船介,丑见旦介)小姐站稳(开船介,旦)真个是烟雨江南,好风景也
【前腔】晨风拂袖
罗衣轻透
(贴)出来忒早,江上烟雾,还未散尽。
(旦)小舟似履浮云
雾笼低垂杨柳
潺湲绿水
潺湲绿水
溅溅如旧
觑着咱芳心相逗
淡烟幽
却怎情思乱
不由人满面羞
(丑)小姐,已出了城了。(旦环顾介)呀,好山呵,好水呵!梅香,我原觉园林之中,已是美景非常,只是那些景致,与此相比,何值一文?(贴)便是。
【前腔】(旦)望不尽波粼山秀
听几处笙歌遥奏
(内起筝声介,旦)
画船乍起银筝
总似催春消瘦
(贴)这水中荷钱,好生可爱。
(旦)荷钱数点
荷钱数点
风送暗香盈袖
(内作鸟飞介,旦惊介)
扑苏苏声骤
(丑)小姐莫惊,那是一对鸳鸯飞过。
(旦)待凝眸
果然一对鸳鸯起
(贴)落在那边了。(旦)低声些。
(低唱)莫惊了双栖比翼俦
(自语介)唉,这一对鸳鸯,怎不羡煞人也。(贴与丑随意答话介,旦背介)
【长拍】纵风雨何妨
纵风雨何妨
仙家应慕
偕老白头执手
(贴)咦,那鸳鸯又往哪里去了?(旦寻介)
难寻鸳侣
满眼柳影
觅萍踪望极江楼
(叹介)那楼上美人,怕也多是所托非人,红颜薄命。
空羡并禽游
贮玉壶红泪
雾绡湿透
(贴)小姐,好好游春,怎么郁郁不乐?(旦)梅香,
怕锦瑟年华尽蹙损
春去远付东流
谁肯共怜落花否
(贴)小姐,不要伤心。
看浮萍荇藻
渡鹤银鸥
(旦沉吟不语介,贴指介)小姐,那岸边大桃树,开了一树桃花。小姐,你前日不是还教了我一首诗,其中有(想介)哦,“人面桃花相映红”之句。(旦笑介)胡闹!(望介)只是那一树桃花,真真可爱得紧喏
【短拍】蝶影留连
蝶影留连
(内风起介,旦)
东风可恼
引飞红瓣瓣逐波流
(叹介)
何处遣春愁
到时呵,
怎奈得暮春时候
一片芳心万绪
恨堆积芳草满汀洲
(贴)小姐,恩慧庵距此不远。这样美景,我们不如到岸上领略一回,如何?(旦)使得。(贴)船家,停船靠岸。(丑停船靠岸介,贴扶旦上岸介,丑)梅香姐,我这几日,便候在此。(贴)有劳了。(丑摇船下介,贴、旦行介,旦)梅香,这一径行来呵
【尾声】醉东风
浓于酒
落花飞絮总相留
恨没个知音同赏游
(贴)枝头添翠莺先觉,叶底销红蝶未知。
(旦)间关几许伤怀处,悒悒柔情不自持。
- (2010-04-02 08:28:30)
- (2010-04-02 08:23:36)
第三齣 补叙
引子
两支引子。第一支不消说,中规中矩,我自认为也是剧中二人应有的口吻。“鸿光食案并眉齐。喜谢女承欢知礼。”连用了两个典,好在也不是什么生僻典故(生僻典故我也用不出)。
第二支就比较纠结了。本来这一只我很满意,尤其“浅杏檐前蕊细”一句(原来用“浅杏檐前露蕊”感觉更好些,不过由于“蕊”属灰回韵,只能割爱了)。
后来和他们在QQ群里闲聊,我把生角上场粉蝶儿那支引子给他们看,问:这是男是女?南郭、妖精二人皆答:女。我想也许他们没有比较,自然觉得是女,于是把旦角这支引子又发过去,问:这个呢?南郭似乎不假思索:男。我当时就崩溃了,问他为什么,他说“旧燕子梁间稍憩”一句,很有兴亡之感。妖精也附和,并举出“旧时王谢堂前燕”一句。在我公布答案之后,妖精先看出:第一支曲子写的是湖光山色,而第二支曲子只有庭院中的景色。我稍稍心安。
前几天跟绵羊一起出去,恰好剧本也带在身边,给她看了看。她看到“轩窗人静”这支时,我把群里的对话讲给她,她大惊:这是女的啊?!我以为还是上面那老头呢……我真是欲哭无泪啊……
曲牌/联套
这样只有两支曲子的一出我依旧很头疼,主要是不知道什么样的曲牌可以单用两只。没记错的话这个曲牌是从《红拂记》某一出选的,当时以为这是曲情相对较粗的曲子,就用了。后来发现宜春令是要用赠板的(《卢前曲学四种》),就预感到不好。又看《南北词简谱》,果然出问题了:“此亦南吕中佳曲,其声缠绵悱恻。”真好似一盆冷水从头上泼下:我又一次成功地把细曲写粗了。现在懒得弄,以后改吧,唉……
用韵
机微韵。
《韵学骊珠》把齐微韵分为机微韵、灰回韵,简直太明智了!虽然韵变窄了,但大家看着都舒服,值了!也正是因为用了这一韵,我才真正意识到《韵学》的好处,坚定了用《韵学》取代用《中原音韵》的决心。
曲文
这出的曲文原不为抒情,只是想找两支不大细的曲牌把事情交代一下,既然曲牌找错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曲文自然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上下场诗
副末的上场诗用的是朱敦儒的《西江月》。第一次见到这词是在《三侠五义》中,这词是《三侠五义》的“结束语”。起初并不特别喜欢,后来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发现已经会背了。再细细玩味,渐渐喜欢上“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两句,再后来读到朱敦儒其他一些词,发现他写归隐的东西我都很喜欢,潇洒,豁达,虽然“官方评价”都说他消极,我读来却很畅快。剧中副末的特点主要有归隐引伸出,用他的词在合适不过了。
最开始副末上场其实用的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过自己读着总觉得这副末是个老不正经……
旦、贴上场诗前两句用的是杜荀鹤的《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中一联。说来与这两句诗很有缘,是翻《宋词三百首》偶然看到的,引在注释里,一页一页地找过去,算是没有漏掉。后两句是自己写的,凑个份子而已。我给自己的要求就是反正两个人刚出场,剧情、感情都没展开,婉约点就行。
下场诗是自己写的,很满意,尤其“学得”二字,自认得意之笔。不过最后一句是抄的,《牡丹亭·寻梦》“女儿心性未分明”,不想改了,反正是下场诗,要求不用那么高吧。
念白
念白我先不能求文采,只能求通顺,暂时看来,这出的念白就算通顺吧(其实还是不晓得那里别扭,尤其副末、老旦的对话)。
其他
本来程德年想用外,可是他岁数没有那么大,剧本中又另有末,角色比程德年重要,所以只好用副末了。遗憾的是剧本中没有外,总觉得不完美似的。
- (2009-08-09 11:36:38)
书
假期的读书计划,可以说连十分之一也没完成。本来想读《闲情偶寄》,但是中华书局杜书瀛校注那版实在把我害苦了,兴味索然。近一段时间才渐渐沉下心来,把《浮生六记》读了,同时在看《西厢记》。
先说《闲情偶寄》。
这是高考前买的。出于对中华书局的信任,买的时候都没怎么看内容,回家一翻就后悔了,杜书瀛的那些评注,怎么看怎么别扭。
高考之后决定凑合看,反正都买了,也不能扔着。不看则已,一看我把肠子都悔青了。首先,这是个选本,奇怪的是外皮上没有任何标注说这是选本。不过据杜书瀛在前言上说,词曲部是全的。我稍稍安心。开始看,看了两页就疯了,原因?就是杜书瀛的评注。我当时就觉得想跟李渔商量商量,怎么能揍杜书瀛一顿。看书能让我看出这个感觉来,也很是不容易。我还在忍着往后看,忘记看到哪里,发现杜书瀛对李渔的称呼直接变成了“笠翁老儿”!封杀杜书瀛!!
《浮生六记》我分了很多次才看完。
首先是在去往广州的飞机上,读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说实话,我第一次这样羡慕两个人的爱情,真正是神仙眷侣啊……《坎坷记愁》才看了不到一页,就不忍再看了。合上书,开始无尽的遐想:沈复得了陈芸这样的妻子,陈芸得了沈复这样的丈夫,真是天下一大快事;这样的生活,哪怕只过上一月,便是死了也值得啊;忽然想好好的爱一次,就像他们……
从广州回来的飞机上,接着看《坎坷记愁》。前一天晚上没睡好,心情就有些不好,比及看到陈芸去世,眼泪再也忍不住,零零散散哭了将近一个小时。又看不下去了。
上周闲来无事去书店,决定把整本书从头看一遍,从《闺房记乐》开始。快中午的时候正看到《坎坷记愁》,本来小生说要来,强忍着把泪水擦干了。后来他又说不来了,终于无所顾忌的开始哭。下午把好不容易把心情调整好了,开始看《浪游记快》,没想到书店工作人员的素质极差,一帮人围在一起滔滔不绝的说,我心定不下来,就离开了。
这几天才把《浪游记快》看了。看过之后对沈复颇有微词。原因是扬帮的喜儿。他背着陈芸去嫖妓也就罢了,竟然还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喜儿跟陈芸长得像。对他自己这段生活描写,似乎也颇带着得意的口吻,让我很不能接受。
后两记伪作,不打算再看了。略翻了翻《中山记历》,跟《花月痕》后八回的感觉差不多,“如情话未央,突来鬼语”,狗尾续貂,不看也罢。
《西厢记》看了好久了,看到孙飞虎包围普救寺那一折,怎么也看不下去了,总觉得写得太腻了。“【八声甘州】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这样的词风我一直很喜欢,前一阵子忽然就腻了。
几天前偶然看某才子的博客,马上就感觉像吃了一大块肥肉似的,腻得要死。当天再翻《西厢记》,才发现,写的真好啊……
很久都不看长篇曲牌体的东西了,现在居然会不适应,看半折就累了,也许是注释过于繁芜了吧。以后还会脱离注释,再看一遍,仔细品味一下。
我最开始买的是安徽文艺的版本,很便宜,九块钱,还打八折。就是注释极其弱智,该注的不该注的都注,后来送给大哥了,估计他也没看。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意识到好的出版社是多么重要。我现在看的是人民文学的,看起来舒服多了。前天去图书馆,看到《集评校注西厢记》,除了繁体字我不习惯以外,总体感觉比我现在这本好,注释的考据更细致一些,解释的也明白,两个校注者观点有不同的地方,似乎也是《集评》更令我信服。不过话说回来,我那个已经不错了,总是得陇望蜀,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