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结束了,现在坐在学校的图书馆,写完这篇就该开始做作业了。话说。。。那个。。。。。我作业是什么来着?。。。。。。
今天是龙凤呈祥,前半场看的很HI,然后就急转直下,孙尚香别吴国太那场睡着了,张建国再次出场的鲁肃也未能挽救颓势。
来的人很多,本来想要开演前和向花间夫妇流窜,未果,只有我一人流窜成功,且下半场又被赶出来了,于是坐在布衣王二旁边。
对何威无感,对赵云无感,第一场总体就是无感。
很喜欢张建国的乔玄,虽然一直很喜欢劝千岁和夸将,但是乔玄的人物定位其实一直没理顺,现在终于弄明白了:怹老人家跟吴国太类似于麻友,是个可爱的老头而非政治家。只是称为“相爷”很误导人,实际我觉得他就是个没实权的散官。
乔福的白口我一直就没弄明白,这次的白口是四川味儿好像。
吴国太一上场我立时觉得这就是《天书奇谭》里的老狐狸……声音还挺不错,引子有卖弄之嫌,演起来摇头晃脑的,令人生厌。甘露寺一场戴的什么盔头,反正我看着闹挺。与张、邓二人配起来差了一大块,且不如刘备中规中矩。
俩太监又来了,不过这次是俊扮,因为单靖后面还要赶个中军,BTW那是丑角味儿的中军。
邓沐玮今天声音终于出来了,可惜孙权唱不多。我也不知道是不同人物发音方法不同还是怎么啊,反正这三天花脸我没听爽,灰常不爽。
劝千岁我感觉节奏比马派慢,腔也多,没录上,本来没打算录,所以想录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后面把夸将一段念白录了。
我前面两个人是懂戏的,听他们说上一场下场不该用唢呐,椅子位置不对什么的,不过我觉得这些细节在美国真的就是苛求了,这地方凑一台龙套也不容易,张建国乔玄一下场两个人就走了,我一想还真是该走,后面没什么可看的了。
洞房一段继续无感,高红梅小蜜蜂声音开太大了,中场时向花间夫妇一致认为高红梅扮相像沈昳丽,我后来一看还真是,有那么几个角度,特像。我们一致认为高红梅按照武旦来要求是很不错的。
中场时流窜到布衣王二旁边。戏不HI,角度也不好,后面就开始各种无感,总觉得生旦的明黄褶子花纹应该搭配,何威和高红梅的反正是不搭。这个角度是个将近一百五十度的斜角,能看到大灯和下场的侧幕条,正在音响下方,音响效果也不好,回声很重(因为小蜜蜂开太大了?),于是这个角度变成了一个很梦幻的角度,总是令人非常恍惚,仿佛在做一场春秋大梦。
鲁肃一声且慢把我叫醒,急忙问王二是谁,她说是张建国,我于是清醒了一阵。鲁肃也没能挽救颓势,原因在于这个人物的合理性,这也是我每次看鲁肃都在思考的问题(日记中显示我从四年前就开始怀疑了),这个人不像是东吴的大夫,倒像是西蜀的内奸,诸葛亮还没气周瑜,他倒先把周瑜气个半死。不论演员的表演多么精湛,只要这个合理性的问题不解决,必然是感动不到我的。
周瑜。。小嗓不剩多少,大嗓还远没程敏好听,如果要让我在二者中间选一个听,我选程敏。我知道京剧好的小生很难得,可是谁让我有小生情结呢。
赵云后面气力好像不是很足了?要不就是我看累了。
张飞。。。是不是就是上次那个把“大花唱成三花”的司马懿啊?我听声音像,咳咳,厚道点,大家都不容易,算了~~~
扮演吕范、诸葛亮的女老生扮相很赞,声音也不错,可惜没表情。
周瑜帐下四将掉枪一次,刘备忘词一次。
总体来说,这三天的戏总是觉得HI不起来,今天张建国的乔玄确实挺HI,可是那是因为这就是个热闹的戏。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看戏看HI了就是去年十月十号乐漪萍老师的《慈悲愿·认子》,那是真真切切的把冷戏看HI了,那种感觉不是说看热闹的戏很HI能比拟的。
昆曲社的戏看多了,对于小蜜蜂很反感,我就不继续吐槽了;对于不准时开始很反感;不习惯唱的过程中鼓掌,并且认为好的戏不应该有让观众在进行过程中鼓掌的空当(一唱段结束鼓掌不算);不习惯台上那么多人,哈哈哈~~~
最后吐槽,上半场坐我旁边的是一对母女,俩人隔着我说话,看得出来并不是戏迷,从谈话内容判断似乎是家里亲戚今天在台上跑龙套。我跟那女儿说你们要说话的话我们换一下位子怎么样?丫的居然瞪我,说你那么紧张干什么,我擦!不识好人心的玩意!我后来身子前探压根就不给她们说话的机会。中场的时候我要出去,那老梆子居然连腿都不挪一下,我是把前面的椅子搬开了才出去的。丫的祝你们全家天天晚上吃四害!
连看三天要人命——第二天
第一场那个什么大卫王可真是要了我的命了,第一次坐在剧场看新编戏,抵抗力不行,一直低头刷围脖,没敢抬头看,所以从第二出开始说吧。
《铫期·万花亭》
刘秀挺不错,当然这种不错是按照非专业水平来要求的。娘娘好漂亮~~邓沐玮声音还是不那么出的来,但是比昨天好很多了。没有想到就是万花亭这一段,本来还在想从这演那得演多长啊,结果没看过瘾呢就结束了,被闪了的感觉。
《花木兰·探营》
高红梅这个扮相很像沈昳丽反串的林冲扮相。青春靓丽,身手矫健,煞是好看,感觉上比昨天的穆桂英好,长靠需要气场。曲子是新水令一套,我觉得这个戏整体就是沿袭夜奔的路子。现在觉得我的乐感没有想象的那么差,新水令一唱就觉得特熟悉(我对北曲很不熟)。不过既然用了这一套曲子,不唱全的话就总觉得不过瘾,还是那句话,看的不是技巧的卖弄,看的是戏。
《白帝城·连营寨、托孤》
张建国唱念做表都很到位,可是怎么说呢,总是HI不起来,过程中总是在想要是把小蜜蜂摘了就好了,场子不大,不用小蜜蜂完全可以的。有几次都心有所感,英雄暮年,觉得很悲伤。
两次出戏,一是托孤刘备由二太监搀扶上场,这两个太监就是万花亭的两个太监,瞬间穿越了,哈哈。二是刘备哭错人了,应该先哭二弟再哭三弟,结果哭了两次二弟。(补:刚才看戏考发现剧本里写的就是二弟,那么第二个二弟应该理解成二位兄弟。。。好吧。。。)
赵云功夫不错,可是总觉得范儿不足。这次武戏配合很好,看的过瘾。字幕切片不好。
还是要吐槽小蜜蜂!!!!托孤的二黄散板声音经常不稳!!!虽然只是很细小的不稳!!!我没看HI基本就可以归罪于小蜜蜂!!!!!
最后挑个刺儿,演刘永刘理的二位女演员没有束胸……
还是那句话,所有剧场都把小蜜蜂拆了吧!!!!我现在真是无比热爱哥大米勒剧场的地麦啊!!!!
连看三天要人命——第一天
昨天通场看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所有剧场赶紧都把小蜜蜂拆了,全换地麦吧!!!
开戏前
到的时候正赶上张建国试音,听了半晌,简直飘飘欲仙,心里想要是每次看戏的老生都这么好就好了。之后几个龙套对身段,配合的颇显生疏,当时在想演出当中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
四处流窜,就在演出开始前不久脱离了组织去安娜老师身边坐定,左边是苏菲老师夫妇,后边是尹继芳老师和闻附林老师,我于是在京剧场地掉回昆曲堆了,哈哈
《杨门女将·探谷》
下午看了下剧本,很样板戏,龙套一出场,总觉得那动作神态都是样板戏的。
高红梅作为武旦来要求是非常不错的,只是作为穆桂英来说,不应该只有动作与技巧的展示,更应该有人物。我最初希望看到的是人物,于是总觉得她脸上没戏,开始没多久安娜老师赞说你看她台步多好,我这才开始注意技巧,渐渐的也就入戏了,只是因为身段繁多,小蜜蜂里不停地出杂音。
张建国的采药老人,非常令我失望,唱念都是软绵绵的,没有筋骨,与前面试音时判若两人,我以为是小蜜蜂的缘故,于是对安娜老师说这小蜜蜂把力道都给弄没了。
后面开打,台子小,有那么几个场面人太多,觉得特别拥挤,龙套翻跟头最后一个落地总是在台毯的最角落最边缘,总像是要翻出去,于是每次我心里都会因为担心而出戏一下,窃以为多翻一个跟头确实是对观众的负责,只是演员是不是也应对自己负责呢,我真心实意的希望他们少翻一个。
前面提到对身段不流畅,这时候终于知道开演前不流畅那么演出中也不会流畅,几段开打配合的都不好,不过这也是在外演出没办法的事情,不是一处的人马,磨合少是一方面,水平参差不齐更是成问题。中间一番将掭头了,不过似乎是对手配合不紧被打下来的。
夏哥微博说这戏“ 是大场面、话剧加唱、准样板戏的开始 ”,诚然啊!不过,我还是很喜爱那段高拨子的。
《小放牛》
牧童用男的演总是觉得怪怪的,杨玲的村姑美死了,那个小脸瘦瘦的,扮上俨然就是个小萝莉,可惜嗓子不好,又尖又细。
中间发现男性演牧童最大的问题是眼神不如女性来演干净,有那么几个瞬间,牧童看村姑的眼神有点色。这个戏也许有男女间微妙的感情在其中,只是十二三岁(七八岁?)小男孩小女孩的感情是很纯真与美好的,不该有一点杂乱的东西在里面。
再次吐槽小蜜蜂!牧童唱毕有大口喘粗气的声音,要是地麦肯定没这问题!牧童声音比村姑大很多,也就明白原来不同的小蜜蜂是只能有一个音量的,那么上一场张建国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小蜜蜂声音开太大,他不敢用力,可惜了。
《将相和》
邓沐玮与期望中很有距离,觉得声音出不来且咬字不清晰,演出结束后合影时听到他说了一句话,似乎嗓子是哑的?
张建国这一场声音出来了,味道也出来了,只是听着总没有试音时那么享受。
别跟我说表演,我认为这类戏趣味一般,所以我是听唱的。
虞卿严重忘词一处,幸亏张建国照演,什么也没耽误。
蔺相如和廉颇的褶子都不好看,看着像印花的,轻飘飘没分量,实际仔细看都是绣花的。蔺相如褶子的问题在于颜色搭配,绣花是淡蓝配淡粉,谁琢磨设计的?廉颇的褶子绣大花书法寿字,舞台上服装是该大花,但不是这种什么装饰都没有的大花,这套和梅兰芳洛神的行头是两个极端,洛神的行头花太碎了。
再次吐槽!最后摘荆杖的时候邓沐玮把小蜜蜂碰掉了,我忍不住大呼:这不用小蜜蜂出来的声音多好啊!
都把小蜜蜂扔了吧!这玩意太耽误事啊!
写在下一次看戏之前
老板那次演出,本来还有很多话要说,可惜时间拖得越长,我就越是冷静,冷静下来说戏,没趣。
这也是个教训,以后再写看戏的经历不能这么啰嗦,不然那股热情都没了。
下一次看戏将是五月份在图书馆,昆曲社活动。
生书熟戏,我将在未来一个月之内预习刺虎。上一次看大熊猫们的《蝴蝶梦》,我觉得我真是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基本顾不得演员的表演,眼神不停地在舞台与字幕间游走,太费力,累得要死不说,真正该关心的东西也分心了。
PS:刺虎看视频的感觉不如看剧本爽,也许看舞台表演会更爽?
常言好事多磨难
17号看王珮瑜,赶往Chinatown的路上,一句曲文飘过:常言好事多磨难。然后鄙视了自己一下:你是去看京剧,想昆曲做什么?
也真的是“好事多磨难”了。
我和身在藩得到消息都太早了,才导致找消息怎么也找不到。我到处都在问,如上一篇所说,未名空间、百度贴吧、瑜老板博客、瑜门的群,还有郭姨。怎么也没消息,于是我俩在13号晚上就几乎放弃了,直接导致14号根本就没再关注任何消息,在15号我俩都快疯掉的时候,瑜门有人竟然搜到了消息,然后我俩赶紧打电话订票,然后身在藩说看不了演出,然后我又搞到免费的票。
身在藩下午赶过来,晚上就又要回去,看不了戏,只能见见瑜老板,好可惜。不过对她来说,见角儿是最重要的吧,她是因角儿爱戏,我是因戏爱角儿。
我们两个约的是两点到两点半之间到Chinatown。我一点多点匆匆出发,发现下了很大的雨,料到晚上吃不了饭,顺路在面包店买了两个三文治,举着伞,赶到地铁口,然后一下就傻了:还是没有地铁,要坐公交倒地铁。惴惴的找到就在地铁口旁边的车站,擎着伞等车,在大约二十分钟的等待之后,终于上了车。记得上车之前最后一次看表——13:37!这个时间我应该至少已经在74st了,两点半估计是到不了了,唉……
上车之后,又堵车了,我几乎疯掉。后来终于平静下来,便有了“常言好事多磨难”这句感叹。找了个貌似能倒地铁的站下车,误打误撞,还真对,下车就是地铁口,上了车不久,身在藩就打来电话,说已经到了,我只好愧疚的说:我还要好久才到。犹豫来犹豫去,说至少还要半个小时,其实心里在想的是希望一个小时之内能到吧。
之后就比较顺利了,否则怎么能叫“好事多磨难”呢。只是我对看京剧想昆曲这事一直耿耿于怀,因为除了昆曲,我也很爱京剧。莫非新欢真的拼不过旧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这一周几乎都给了京剧,因为王珮瑜要来。
- (2010-03-17 06:58:10)
- (2010-02-25 11:53:02)
- (2010-02-25 11:16:33)
- (2010-01-31 00:59:40)
- (2010-01-31 00:07:58)
小小的兴奋
虽然我很喜欢昆曲,但是我从没有真正接触过昆曲,因为我从来没进过剧场真正看一场戏。
前一阵子,忽然发现11月上昆三只大熊猫要来纽约,心里动了一下,可是马上又在想:票价很贵吧,或者我没时间去吧……
接着看他们的行程安排,11月14日在法拉盛图书馆讲座。立刻从电脑前跳起来!天啊,就是我旁边的图书馆?!稍平静了一下,仔细一看,缅街!果然!而且图书馆的讲座都是免费的!这么说,一定要去了!
我坐立不安起来,这将是我与昆曲的第一次邂逅啊!这第一次的邂逅,竟然就是跟这三位久闻其名的上昆大熊猫们!
之后又看演出的信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剧场,票价是$20$30,学生可以减5块,当时第一个闪过的念头就是:票价不高嘛,我可以去的。转念一想,现在和妈妈天天为了利用时间的事情吵架,她能叫我去么?心里犹疑起来。
于是去群里跟温如他们说(以下是聊天记录)
乱煞年光遍:
上昆大熊猫们十一月来
温如:
来哪儿啊?
乱煞年光遍:
纽约呗
温如:
你说的哪几个大熊猫?是留在美国那几个,还是留在国内那几个?
乱煞年光遍:
梁谷音,刘异龙,计镇华
温如:
哦,别高兴太早,万一人家又不去了呢?
乱煞年光遍:
不过我在考虑我妈会不会让我去~~
温如:
机会难得啊,你自己考虑
乱煞年光遍:
讲座肯定去的,就在我家附近,而且免费
温如:
但是限制名额
乱煞年光遍:
不知道呢,我哪天去图书馆问问~
乱煞年光遍:
演出我也很想去~~~票价20~~~我不知道我妈肯不肯出钱~~~
乱煞年光遍:
他们就是我未来一个月生活的动力啊~~~~
温如:
二十?合人民币一百三十多呢,有黄牛么?
乱煞年光遍:
在美国不算多,很低的票价,就跟在中国票价二十似的
温如:
那你妈还不给你出钱?
乱煞年光遍:
她不一定肯叫我去~~可是也许这次错过了今生就没有机会了~~~
温如:
这几个人可是真的能不错过就要逮住的人啊
乱煞年光遍:
等明天我妈来我这我跟她说~~~~
乱煞年光遍:
退一步说,能去听讲座我也很满足了,我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过昆曲呢
乱煞年光遍:
其实京剧也没有真正接触过,到现在都没进过剧场~~~
温如:
呵呵,人家送到你嘴里的骨头,你再不啃,就对不起这些老先生了
乱煞年光遍:
有道理~~~那好,万一我妈不给我钱,我省吃俭用也要去!!
温如:
就是,这才是一个标准戏迷说出的话
温如:
我精神上支持你
温如的话叫我一下子坚定起来,不去看的话,可能真的没有机会了。至少在三年之内,我去不了上海,而他们来这边也很难得,何况他们的年纪都大了,总是折腾时差肯定也折腾不起。当然,我与其指望他们去哈尔滨,还不如指望他们来美国。
第二天跟妈妈说,我说如果我不去的话,可能今生都没有机会了,并且也把温如的话转述给她,她看我说的邪乎,自然也就同意了,不过还是跟我磨叽了好久什么托福啊、大学啊什么什么的
后来在网上遇到卧竹轩主,他说我好福气,又说无论如何要现场欣赏,感觉绝对不同。我说图书馆的讲座是天上掉馅饼,轩主开玩笑:砸死你!我笑:这个头是够砸死人的。
我想这是个好的开始吧,是不是预示着以后也会很好呢……“一个好的开始”,这话在我脑中萦绕了整晚。
我等待着11月的到来,近了…近了……
花痴吕布中。。。
花痴吕布,顺便花痴叶少兰~~
听京剧有几年了,一直很喜欢小生,但是一直不喜欢两个人物:吕布,许仙。
许仙就不说了,从扮相到性格,就没有喜欢的。
不喜欢吕布是因为跟周瑜一比,他可差远了,周公瑾是何等儒将风度,再看吕布,天啊,三国最厉害的人物竟然就这样!蛮横无理,没有脑子,急吼吼的好色,别说儒将了,连点大将风度都没有。
前一阵子吃早饭的时候看到戏曲频道播的《吕布与貂蝉》的最后一段,忽然发现,就这样冲冠一怒为红颜,也真可爱得紧。貂蝉虽然用的是美人计,可是遇到一个肯为自己付出这么多的人,她能不动心?我可不信。
昨天晚上没事,用电脑看了看这电影的第一段,吕布身上那股霸气,真是叫我越看越爱,然后发现原来叶少兰当年也是很帅的,嘿嘿
之后又看了看叶盛兰的《群英会》,唉……周瑜也还是那么可爱……
抽时间打算把《吕布与貂蝉》从头到尾看一遍。
写完了忽然发现写得又是语无伦次,我真是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