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观剧

第三天结束了,现在坐在学校的图书馆,写完这篇就该开始做作业了。话说。。。那个。。。。。我作业是什么来着?。。。。。。

今天是龙凤呈祥,前半场看的很HI,然后就急转直下,孙尚香别吴国太那场睡着了,张建国再次出场的鲁肃也未能挽救颓势。

来的人很多,本来想要开演前和向花间夫妇流窜,未果,只有我一人流窜成功,且下半场又被赶出来了,于是坐在布衣王二旁边。

对何威无感,对赵云无感,第一场总体就是无感。

很喜欢张建国的乔玄,虽然一直很喜欢劝千岁和夸将,但是乔玄的人物定位其实一直没理顺,现在终于弄明白了:怹老人家跟吴国太类似于麻友,是个可爱的老头而非政治家。只是称为“相爷”很误导人,实际我觉得他就是个没实权的散官。

乔福的白口我一直就没弄明白,这次的白口是四川味儿好像。

吴国太一上场我立时觉得这就是《天书奇谭》里的老狐狸……声音还挺不错,引子有卖弄之嫌,演起来摇头晃脑的,令人生厌。甘露寺一场戴的什么盔头,反正我看着闹挺。与张、邓二人配起来差了一大块,且不如刘备中规中矩。

俩太监又来了,不过这次是俊扮,因为单靖后面还要赶个中军,BTW那是丑角味儿的中军。

邓沐玮今天声音终于出来了,可惜孙权唱不多。我也不知道是不同人物发音方法不同还是怎么啊,反正这三天花脸我没听爽,灰常不爽。

劝千岁我感觉节奏比马派慢,腔也多,没录上,本来没打算录,所以想录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后面把夸将一段念白录了。

我前面两个人是懂戏的,听他们说上一场下场不该用唢呐,椅子位置不对什么的,不过我觉得这些细节在美国真的就是苛求了,这地方凑一台龙套也不容易,张建国乔玄一下场两个人就走了,我一想还真是该走,后面没什么可看的了。

洞房一段继续无感,高红梅小蜜蜂声音开太大了,中场时向花间夫妇一致认为高红梅扮相像沈昳丽,我后来一看还真是,有那么几个角度,特像。我们一致认为高红梅按照武旦来要求是很不错的。

中场时流窜到布衣王二旁边。戏不HI,角度也不好,后面就开始各种无感,总觉得生旦的明黄褶子花纹应该搭配,何威和高红梅的反正是不搭。这个角度是个将近一百五十度的斜角,能看到大灯和下场的侧幕条,正在音响下方,音响效果也不好,回声很重(因为小蜜蜂开太大了?),于是这个角度变成了一个很梦幻的角度,总是令人非常恍惚,仿佛在做一场春秋大梦。

鲁肃一声且慢把我叫醒,急忙问王二是谁,她说是张建国,我于是清醒了一阵。鲁肃也没能挽救颓势,原因在于这个人物的合理性,这也是我每次看鲁肃都在思考的问题(日记中显示我从四年前就开始怀疑了),这个人不像是东吴的大夫,倒像是西蜀的内奸,诸葛亮还没气周瑜,他倒先把周瑜气个半死。不论演员的表演多么精湛,只要这个合理性的问题不解决,必然是感动不到我的。

周瑜。。小嗓不剩多少,大嗓还远没程敏好听,如果要让我在二者中间选一个听,我选程敏。我知道京剧好的小生很难得,可是谁让我有小生情结呢。

赵云后面气力好像不是很足了?要不就是我看累了。

张飞。。。是不是就是上次那个把“大花唱成三花”的司马懿啊?我听声音像,咳咳,厚道点,大家都不容易,算了~~~

扮演吕范、诸葛亮的女老生扮相很赞,声音也不错,可惜没表情。

周瑜帐下四将掉枪一次,刘备忘词一次。

总体来说,这三天的戏总是觉得HI不起来,今天张建国的乔玄确实挺HI,可是那是因为这就是个热闹的戏。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看戏看HI了就是去年十月十号乐漪萍老师的《慈悲愿·认子》,那是真真切切的把冷戏看HI了,那种感觉不是说看热闹的戏很HI能比拟的。

昆曲社的戏看多了,对于小蜜蜂很反感,我就不继续吐槽了;对于不准时开始很反感;不习惯唱的过程中鼓掌,并且认为好的戏不应该有让观众在进行过程中鼓掌的空当(一唱段结束鼓掌不算);不习惯台上那么多人,哈哈哈~~~

最后吐槽,上半场坐我旁边的是一对母女,俩人隔着我说话,看得出来并不是戏迷,从谈话内容判断似乎是家里亲戚今天在台上跑龙套。我跟那女儿说你们要说话的话我们换一下位子怎么样?丫的居然瞪我,说你那么紧张干什么,我擦!不识好人心的玩意!我后来身子前探压根就不给她们说话的机会。中场的时候我要出去,那老梆子居然连腿都不挪一下,我是把前面的椅子搬开了才出去的。丫的祝你们全家天天晚上吃四害!

读书观剧

第一场那个什么大卫王可真是要了我的命了,第一次坐在剧场看新编戏,抵抗力不行,一直低头刷围脖,没敢抬头看,所以从第二出开始说吧。

《铫期·万花亭》

刘秀挺不错,当然这种不错是按照非专业水平来要求的。娘娘好漂亮~~邓沐玮声音还是不那么出的来,但是比昨天好很多了。没有想到就是万花亭这一段,本来还在想从这演那得演多长啊,结果没看过瘾呢就结束了,被闪了的感觉。

《花木兰·探营》

高红梅这个扮相很像沈昳丽反串的林冲扮相。青春靓丽,身手矫健,煞是好看,感觉上比昨天的穆桂英好,长靠需要气场。曲子是新水令一套,我觉得这个戏整体就是沿袭夜奔的路子。现在觉得我的乐感没有想象的那么差,新水令一唱就觉得特熟悉(我对北曲很不熟)。不过既然用了这一套曲子,不唱全的话就总觉得不过瘾,还是那句话,看的不是技巧的卖弄,看的是戏。

《白帝城·连营寨、托孤》

张建国唱念做表都很到位,可是怎么说呢,总是HI不起来,过程中总是在想要是把小蜜蜂摘了就好了,场子不大,不用小蜜蜂完全可以的。有几次都心有所感,英雄暮年,觉得很悲伤。

两次出戏,一是托孤刘备由二太监搀扶上场,这两个太监就是万花亭的两个太监,瞬间穿越了,哈哈。二是刘备哭错人了,应该先哭二弟再哭三弟,结果哭了两次二弟。(补:刚才看戏考发现剧本里写的就是二弟,那么第二个二弟应该理解成二位兄弟。。。好吧。。。)

赵云功夫不错,可是总觉得范儿不足。这次武戏配合很好,看的过瘾。字幕切片不好。

还是要吐槽小蜜蜂!!!!托孤的二黄散板声音经常不稳!!!虽然只是很细小的不稳!!!我没看HI基本就可以归罪于小蜜蜂!!!!!

最后挑个刺儿,演刘永刘理的二位女演员没有束胸……

还是那句话,所有剧场都把小蜜蜂拆了吧!!!!我现在真是无比热爱哥大米勒剧场的地麦啊!!!!

读书观剧

要人命并非因戏不好,实在是以我的体力,连看三天必然十分疲惫,加之近来一直忙到死,休息不好,三天下来效果可想而知。前天睡的太少,所以昨天脑袋全是木的。
昨天通场看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所有剧场赶紧都把小蜜蜂拆了,全换地麦吧!!!
开戏前
到的时候正赶上张建国试音,听了半晌,简直飘飘欲仙,心里想要是每次看戏的老生都这么好就好了。之后几个龙套对身段,配合的颇显生疏,当时在想演出当中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
四处流窜,就在演出开始前不久脱离了组织去安娜老师身边坐定,左边是苏菲老师夫妇,后边是尹继芳老师和闻附林老师,我于是在京剧场地掉回昆曲堆了,哈哈
《杨门女将·探谷》
下午看了下剧本,很样板戏,龙套一出场,总觉得那动作神态都是样板戏的。
高红梅作为武旦来要求是非常不错的,只是作为穆桂英来说,不应该只有动作与技巧的展示,更应该有人物。我最初希望看到的是人物,于是总觉得她脸上没戏,开始没多久安娜老师赞说你看她台步多好,我这才开始注意技巧,渐渐的也就入戏了,只是因为身段繁多,小蜜蜂里不停地出杂音。
张建国的采药老人,非常令我失望,唱念都是软绵绵的,没有筋骨,与前面试音时判若两人,我以为是小蜜蜂的缘故,于是对安娜老师说这小蜜蜂把力道都给弄没了。
后面开打,台子小,有那么几个场面人太多,觉得特别拥挤,龙套翻跟头最后一个落地总是在台毯的最角落最边缘,总像是要翻出去,于是每次我心里都会因为担心而出戏一下,窃以为多翻一个跟头确实是对观众的负责,只是演员是不是也应对自己负责呢,我真心实意的希望他们少翻一个。
前面提到对身段不流畅,这时候终于知道开演前不流畅那么演出中也不会流畅,几段开打配合的都不好,不过这也是在外演出没办法的事情,不是一处的人马,磨合少是一方面,水平参差不齐更是成问题。中间一番将掭头了,不过似乎是对手配合不紧被打下来的。
夏哥微博说这戏“ 是大场面、话剧加唱、准样板戏的开始 ”,诚然啊!不过,我还是很喜爱那段高拨子的。
《小放牛》
牧童用男的演总是觉得怪怪的,杨玲的村姑美死了,那个小脸瘦瘦的,扮上俨然就是个小萝莉,可惜嗓子不好,又尖又细。
中间发现男性演牧童最大的问题是眼神不如女性来演干净,有那么几个瞬间,牧童看村姑的眼神有点色。这个戏也许有男女间微妙的感情在其中,只是十二三岁(七八岁?)小男孩小女孩的感情是很纯真与美好的,不该有一点杂乱的东西在里面。
再次吐槽小蜜蜂!牧童唱毕有大口喘粗气的声音,要是地麦肯定没这问题!牧童声音比村姑大很多,也就明白原来不同的小蜜蜂是只能有一个音量的,那么上一场张建国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小蜜蜂声音开太大,他不敢用力,可惜了。
《将相和》
邓沐玮与期望中很有距离,觉得声音出不来且咬字不清晰,演出结束后合影时听到他说了一句话,似乎嗓子是哑的?
张建国这一场声音出来了,味道也出来了,只是听着总没有试音时那么享受。
别跟我说表演,我认为这类戏趣味一般,所以我是听唱的。
虞卿严重忘词一处,幸亏张建国照演,什么也没耽误。
蔺相如和廉颇的褶子都不好看,看着像印花的,轻飘飘没分量,实际仔细看都是绣花的。蔺相如褶子的问题在于颜色搭配,绣花是淡蓝配淡粉,谁琢磨设计的?廉颇的褶子绣大花书法寿字,舞台上服装是该大花,但不是这种什么装饰都没有的大花,这套和梅兰芳洛神的行头是两个极端,洛神的行头花太碎了。
再次吐槽!最后摘荆杖的时候邓沐玮把小蜜蜂碰掉了,我忍不住大呼:这不用小蜜蜂出来的声音多好啊!

都把小蜜蜂扔了吧!这玩意太耽误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