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句题外话,这两天倦得要死,也不知为什么。今天只好动用咖啡来解决问题。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
四次大动干戈地改下来,这一出居然是动得最少的。
传奇第一出有很多名字,比如“传概”(《长生殿》)、“家门”(《荆钗记》)、“先声”(《桃花扇》),等等。我依照《牡丹亭》,以“标目”为题。
内容也仿照《牡丹亭》,第一支词说明写作原因,第二支词叙述故事内容,四句韵语简述故事内容。
【谒金门】的下阕我一直不满意,但不愿改了,可能等到全部写完,会改改。
至于【八声甘州】,叙述有些杂乱,不停的在换主语,可能看起来云山雾罩的。我其实是有点故意不说明白的,希望把男主人公的身份隐藏到真正公布的那一场(其实这里对男主人公的身份有说明,但找过几个人看,没人看出来)。而且纵观整个故事,我觉得这样写也并没有什么不妥,每一句话确实都能与相应的故事对应起来。
- (2009-06-22 19:49:15)
第一齣 标目
【谒金门】(副末上)南柯梦
堪问真情谁共
惆怅萦怀尘事冗
世情难察洞
感叹临川隽永
竹笛悠扬传颂
一日席间蝴蝶梦
此为心所动
【八声甘州】为亭轩寂悄
踏春光郁郁近清明
遇强梁遭险
恂英就起
同路而行
公子无由遁走
小姐实多情
怎可强求索
缘起三生
重九离魂相与
见粉蝶幻化
魂梦颇惊
至花朝时节
又放纸鸢行
恁痴心欲移无计
未想伊决绝忒无情
相思紧
满怀离恨
血泪交凝
相见随缘别亦奇,重阳蝶梦事堪疑。
权衡道业难抛弃,人已夭殇悔不及。
- (2009-07-04 16:43:17)
晓梦迷蝶
是时候说说我的传奇剧本了,有些东西,再不说都要忘了。
我是初四快中考时开始喜欢的昆曲,大约高一上学期刚刚把《牡丹亭》读完,也是在高一上学期,我开始试着按谱填词,在期末前一个月左右,填出第一首成型的词(更漏子)。在后来翻阅《牡丹亭》时,觉得手痒难耐,便有自己写剧本的欲望。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无非就是多填几首词嘛,只要有时间,没什么大不了的!由于当时既没有曲谱,又没有题材,只好搁下了。
我终于把日记翻出来了,是2006年12月17日,农历十月廿七。那天晚上的梦改变了很多东西。梦的内容是剧本最重要的关节,要等写到那里再说。
最初我是打算把它变成短篇小说的。有了一个大概的故事思路,便开始动笔。我写得不过瘾,总是在想:如果我能把它写成戏曲剧本就好了。我想过写京剧,但板腔体的东西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动笔,反而觉得曲牌体的东西写起来简单,因为只需要顾及平仄(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不对的)。
小说大概写到现在剧本第七出的位置时,我在学府书城意外地发现了岳麓书社出版的《康熙曲谱》,于是立刻决定:把梦写成传奇剧本。
就这样开始了,在我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大胆地开始了。
我不止一次跟人说起:如果那时我对曲就有现在这些了解,我一定不敢动笔了;但现在,我已经上了贼船下不来了。
剧本的主线虽然没有变动,但细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会在每一出的补叙中,陆续说明。
为了剧本,我恶补过两个假期的戏曲理论,除了《曲律》一类的理论,还有传记、艺术论集、戏剧史,大概有二三十本书,阅读质量可想而知。高三大概不到半年没碰这些东西,就都忘得差不多了。最近会选择重要的,重新阅读。
剧本到现在仅写了十出不到,却已经修改了四次,几乎每次都是因为发现致命的错误。
第一次是联套。那时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联套,以为联套就是随意地把曲牌连起来就行了。
第二次是用韵。尤其天田、干寒、欢桓三韵,最初混用得简直…惨不忍睹。
第三次是句读,不过我指的不是哪里断句的问题,而是比如七字句上三下四不能写作上四下三。那时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包括填词,都是横冲直撞。这个问题一经发现,不用说,几乎完全重新来过。
第四次是板眼、曲情、念白,这次修改,全是因为《顾曲麈谈》。板眼的问题,回想起来,我看过的三四本书里都有说明,也不知为什么,一直不明白,后来读《顾曲麈谈》,终于明白了板眼在写作中的用途。然而我的《康熙曲谱》上并没有标注板眼,也就是此时,我在数典上发现了民国时出版的《钦定曲谱》。曲情的问题我也看到过多次说明,却一直不大在意。还是《顾曲麈谈》,里面有一句“今一切不论,任取一曲填之,,以致丑脚或唱【懒画眉】,生旦反用【普贤歌】,张冠李戴,实为笑柄”,我觉得简直就是在说我(当然,我没有那么夸张),忽然很无地自容,后来在选曲牌时,就慎重了很多。念白一直是我很头痛的问题,我总觉得自己说的太罗嗦了,这次修改得也并不满意,以后应该还会不断修改。
这四次惨痛的经历过后,我自信不会再有重大的错误发生了,所以我会从这一稿开始保留。
能想到的就这些了,再有的,以后在各出补叙中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