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来拖去终于把这一折原来计划是过场的戏写了。本来原稿不打算发了,刚才看了一下,感觉还不太惨,甚至有些句子还相当可读,索性就发出来。
第十齣其实以前也写过了,大概是第二次修改之后写的,很悲惨。但是这是我现在唯一留存的那个时期写的东西了,所以我在考虑到底是删还是留,当然,我肯定不会把那玩意发出来。
这一齣本来是想按照过场写的,但是仔细梳理了一下思路,发现这一齣甚至比前面第四齣第七齣更有戏,现在仅用了四支【绵搭絮】,计划中前面还应该由末唱一支【驻云飞】一类,实际上如果要扩充,还能继续扩充下去,那就是在末第二次登场的时候,把现有念白换成几支快板曲。现在由于一下子不知道末应该如何定位,索性把【驻云飞】和开场白“暂略”,至于后面要不要扩充,要等到全本结束再回来计划了。我因为怕落俗套把故事搞得太复杂了,以至于现在每一齣都有东西可以深入挖掘,可是一旦如此,《梦蝶》对我来说将变成长到不可理喻(因为我没那么高才写那么长,虽然现在的计划也挺长了。。。),所以现在我要做的事情就是:“立主脑,减头绪”。
程灵玉愈发奔放了,我很无奈,因为我就不是那种稳重的人……
故事
这是通篇第一个转折,急转直下。等到我过阵子把第二齣重新写过,把男主人公是白蝴蝶的事实表明,如果之后我对末可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位,就会把第六齣连同这一齣前面的【驻云飞】重新写过,这样第一个转折就可以顺理成章,读者也能理得清头绪了。当然我对这事不是很有底,因为我现在对于末的定位还一片迷茫。
另外我要感叹一下,全部由自己编故事的最大问题就在于,随着自身性格的改变,很多东西简直就是想一出是一出,改来改去没完没散。这不第二齣又想重新写过了。
联套/曲牌
原来的四支【懒画眉】在联套方面显然没什么问题,不过问题在于【懒画眉】我上一齣用过了,于是在汪兄的建议下,采用了四支【绵搭絮】(以前都不知道【绵搭絮】还能这么用,读书读的少啊,唉)。【绵搭絮】与【懒画眉】类似,宜动宜静,感情细腻而曲情不明显。本来想把最后一支【绵搭絮】和前面暗赠信物的一段念白放到末点醒白恂英之后,但是写的过程中发现,末的再次上场是整个戏的高潮所在,高潮已过,需要迅速收场,于是就成了现在的结构。刚才翻聊天记录,发现当时汪兄其实建议我后面接一支【五般宜】,不过时间太久了,我写的时候根本就忘记了还有这么个建议。现在回想,即便我当时记得这个建议,恐怕也不会采用。
用韵
机微。
用韵用的我有点不爽。这个韵可用的字非常非常多,然而悲催的是:绵搭絮只用平韵。只有平声倒也不算太窄,但是跟整个机微相比,那就是很窄啊啊啊啊啊。
说到底还是对各韵部不熟悉,很多韵以前都没用过呢,不知道深浅,拿起来就用。
曲文
我现在应该是在逐渐探索属于我自己的风格。第七齣雕琢堆叠有余,自然流露不足(我想跟我写的时候没有激情有关),而且第七齣是我早些时候风格的留存,现在还未必写得出这样的。第八齣则全是自然流露,写的时候特别在状态;这样一来又成了自然流露有余而雕琢不足,好几处都很水。刚才再读又发现一个问题,写的时候在不在感情状态中真的很重要,四支【绵搭絮】一支【尾声】,我只有第二支的感情把握不好,于是独立的看四支曲子一支【尾声】,只有第二支【绵搭絮】不顺,余者都还算得上一气呵成。总体来说就是写的很小家子气吧,下面大概要把程灵玉的年龄什么的也改一下,改到十五岁,不然符合不了我这愈发奔放的写法。
原稿不说了吧,除了第一支【懒画眉】和第二支“晓来清露草间眠”一句,其余都是堆叠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写引子或首牌比较容易写好,是因为首牌与故事关系不大?
第一支【绵搭絮】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当时只是把自己放入情境中去,全凭自然流露。这是去年十一月末写的,那阵子比较抽风,心里的闷发泄不出,就用填引子来发泄(这支绵搭絮作用相当于引子了),这支【绵搭絮】、《摔琴谢知音》的【恋芳春】,都是那阵子写的。
第二支前三句有点凑数的意思,自己也不是很明白到底想说什么。“看蜂蝶飞临芍药枝”是一种隐喻,芍药是情爱的象征,蜂蝶则是比喻两个人的心。
第三支居然被万恶的斋主说我写的黄……哪黄啊?!说实话我觉得我最满意的好像就是这一支。
第四支,唉唉唉,写到这我已经完全没法认为这是个闺门旦了,倒是汪兄比较有先见之明,从我给他看了上一齣他就已经给我这定位成大六旦了,其实大六旦我也能接受,让我既要自然流露又要写的稳重基本没什么可能性,再说我一向偏爱大六旦一类的角色。不过问题是:作为大六旦来看,好像还是太奔放了啊!文字上没啥可说的,那玩意吧。
【尾声】也说不好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我尽力了吧。这一齣冲突太强烈,大起大落的,于是写到【尾声】,本能的认为应该给整个一齣一个强有力的收束。所以我才选择了“闲云满目风烟细,去时路乱铺桃李”这样眼界比较开阔的意向,若说有力,也不够什么有力,但是似乎也能够收得住了。这个时候情绪与其说是突变,不如说是由于大脑一片空白而带来的宁静与失落。好梦由来最易醒,现在就是梦醒了。
上下场诗
梅香的两句是从宋词里凑的,“炉香静逐游丝转”出自晏殊的《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绿杨烟外晓寒”轻出自宋祁那首著名的《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程灵玉念的《更漏子》其实不算上场诗了,因为第一支【绵搭絮】写的早,还没来得及计划全齣就写了,写出来又没什么大毛病,自然不忍放弃,这么一来我想要刻画程灵玉的梳妆就没有位置说了,思来想去,干脆就用《更漏子》代替曲牌叙事。至于写的怎么样,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下阕那就是一团糟,文思枯竭,以后再说吧。
话说我特意向妖精询问了化妆的过程,结果被鄙视:《红楼梦》里就有详细过程。。。悲了个催的,我那几天正好看到《喜出望外平儿理妆》,竟然愣是没意识到。
生的上场诗后半句用了“楼头残梦五更钟”,前一句是自己对的,也是从“花底离愁三月雨”想来的。这一联倒是还算满意。我最近对偶方面大概是有起色,总琢磨着写律诗(虽然一首也没写出来,囧)
啊!丑角上场那两句啊……
下场诗跟原稿一样,集句。“桃李无言只恼人”出自朱淑真《问春》:“春到休论旧日情,风光还是一番新。莺花有恨偏供我,桃李无言只恼人。粉泪洗干清瘦面,带围宽尽小腰身。东君负我春三月,我负东君三月春。”“杨花搅乱少年心”出自朱淑真《绝句》:“杨花搅乱少年心,怕雨愁风用意深。付与酒杯浑不管,从教天气作春阴。”(我花痴谁水遭我毒手,hiahiahia~~~朱淑真是典型)从此时时春梦里出自白居易《题令狐家木兰花》:“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其实这句应该是从《牡丹亭·寻梦》的下场诗里搜刮来的,因为我没怎么读过白居易。半随流水半随尘怎么隐约记得是李白的,查又查不到,怪了。。
念白
继续各种自然流露,程灵玉各种奔放,白恂英各种得儿(东北方言,不明白的暂且按傻了吧唧理解吧),梅香开始各种和稀泥,丑角依然写的各种不靠谱(不是人物不靠谱,是我写的不靠谱,估计写丑角要靠谱且得时间呢)。总体来说满意吧,想说的都说出来了,不像前几齣,总觉得念白不对劲。
其他
以后开始用标点。。。当年偷懒,现在还得补上,唉。
下面研究研究第二齣重新写,第九齣过场暂略,第十齣在第二齣结束后着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