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两支引子。第一支不消说,中规中矩,我自认为也是剧中二人应有的口吻。“鸿光食案并眉齐。喜谢女承欢知礼。”连用了两个典,好在也不是什么生僻典故(生僻典故我也用不出)。
第二支就比较纠结了。本来这一只我很满意,尤其“浅杏檐前蕊细”一句(原来用“浅杏檐前露蕊”感觉更好些,不过由于“蕊”属灰回韵,只能割爱了)。
后来和他们在QQ群里闲聊,我把生角上场粉蝶儿那支引子给他们看,问:这是男是女?南郭、妖精二人皆答:女。我想也许他们没有比较,自然觉得是女,于是把旦角这支引子又发过去,问:这个呢?南郭似乎不假思索:男。我当时就崩溃了,问他为什么,他说“旧燕子梁间稍憩”一句,很有兴亡之感。妖精也附和,并举出“旧时王谢堂前燕”一句。在我公布答案之后,妖精先看出:第一支曲子写的是湖光山色,而第二支曲子只有庭院中的景色。我稍稍心安。
前几天跟绵羊一起出去,恰好剧本也带在身边,给她看了看。她看到“轩窗人静”这支时,我把群里的对话讲给她,她大惊:这是女的啊?!我以为还是上面那老头呢……我真是欲哭无泪啊……
曲牌/联套
这样只有两支曲子的一出我依旧很头疼,主要是不知道什么样的曲牌可以单用两只。没记错的话这个曲牌是从《红拂记》某一出选的,当时以为这是曲情相对较粗的曲子,就用了。后来发现宜春令是要用赠板的(《卢前曲学四种》),就预感到不好。又看《南北词简谱》,果然出问题了:“此亦南吕中佳曲,其声缠绵悱恻。”真好似一盆冷水从头上泼下:我又一次成功地把细曲写粗了。现在懒得弄,以后改吧,唉……
用韵
机微韵。
《韵学骊珠》把齐微韵分为机微韵、灰回韵,简直太明智了!虽然韵变窄了,但大家看着都舒服,值了!也正是因为用了这一韵,我才真正意识到《韵学》的好处,坚定了用《韵学》取代用《中原音韵》的决心。
曲文
这出的曲文原不为抒情,只是想找两支不大细的曲牌把事情交代一下,既然曲牌找错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曲文自然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上下场诗
副末的上场诗用的是朱敦儒的《西江月》。第一次见到这词是在《三侠五义》中,这词是《三侠五义》的“结束语”。起初并不特别喜欢,后来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发现已经会背了。再细细玩味,渐渐喜欢上“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两句,再后来读到朱敦儒其他一些词,发现他写归隐的东西我都很喜欢,潇洒,豁达,虽然“官方评价”都说他消极,我读来却很畅快。剧中副末的特点主要有归隐引伸出,用他的词在合适不过了。
最开始副末上场其实用的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过自己读着总觉得这副末是个老不正经……
旦、贴上场诗前两句用的是杜荀鹤的《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中一联。说来与这两句诗很有缘,是翻《宋词三百首》偶然看到的,引在注释里,一页一页地找过去,算是没有漏掉。后两句是自己写的,凑个份子而已。我给自己的要求就是反正两个人刚出场,剧情、感情都没展开,婉约点就行。
下场诗是自己写的,很满意,尤其“学得”二字,自认得意之笔。不过最后一句是抄的,《牡丹亭·寻梦》“女儿心性未分明”,不想改了,反正是下场诗,要求不用那么高吧。
念白
念白我先不能求文采,只能求通顺,暂时看来,这出的念白就算通顺吧(其实还是不晓得那里别扭,尤其副末、老旦的对话)。
其他
本来程德年想用外,可是他岁数没有那么大,剧本中又另有末,角色比程德年重要,所以只好用副末了。遗憾的是剧本中没有外,总觉得不完美似的。
- (2009-08-09 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