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梦迷蝶

是时候说说我的传奇剧本了,有些东西,再不说都要忘了。

我是初四快中考时开始喜欢的昆曲,大约高一上学期刚刚把《牡丹亭》读完,也是在高一上学期,我开始试着按谱填词,在期末前一个月左右,填出第一首成型的词(更漏子)。在后来翻阅《牡丹亭》时,觉得手痒难耐,便有自己写剧本的欲望。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无非就是多填几首词嘛,只要有时间,没什么大不了的!由于当时既没有曲谱,又没有题材,只好搁下了。

我终于把日记翻出来了,是20061217日,农历十月廿七。那天晚上的梦改变了很多东西。梦的内容是剧本最重要的关节,要等写到那里再说。

最初我是打算把它变成短篇小说的。有了一个大概的故事思路,便开始动笔。我写得不过瘾,总是在想:如果我能把它写成戏曲剧本就好了。我想过写京剧,但板腔体的东西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动笔,反而觉得曲牌体的东西写起来简单,因为只需要顾及平仄(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不对的)。

小说大概写到现在剧本第七出的位置时,我在学府书城意外地发现了岳麓书社出版的《康熙曲谱》,于是立刻决定:把梦写成传奇剧本。

就这样开始了,在我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大胆地开始了。

我不止一次跟人说起:如果那时我对曲就有现在这些了解,我一定不敢动笔了;但现在,我已经上了贼船下不来了。

剧本的主线虽然没有变动,但细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会在每一出的补叙中,陆续说明。

为了剧本,我恶补过两个假期的戏曲理论,除了《曲律》一类的理论,还有传记、艺术论集、戏剧史,大概有二三十本书,阅读质量可想而知。高三大概不到半年没碰这些东西,就都忘得差不多了。最近会选择重要的,重新阅读。

剧本到现在仅写了十出不到,却已经修改了四次,几乎每次都是因为发现致命的错误。

第一次是联套。那时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联套,以为联套就是随意地把曲牌连起来就行了。

第二次是用韵。尤其天田、干寒、欢桓三韵,最初混用得简直…惨不忍睹。

第三次是句读,不过我指的不是哪里断句的问题,而是比如七字句上三下四不能写作上四下三。那时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包括填词,都是横冲直撞。这个问题一经发现,不用说,几乎完全重新来过。

第四次是板眼、曲情、念白,这次修改,全是因为《顾曲麈谈》。板眼的问题,回想起来,我看过的三四本书里都有说明,也不知为什么,一直不明白,后来读《顾曲麈谈》,终于明白了板眼在写作中的用途。然而我的《康熙曲谱》上并没有标注板眼,也就是此时,我在数典上发现了民国时出版的《钦定曲谱》。曲情的问题我也看到过多次说明,却一直不大在意。还是《顾曲麈谈》,里面有一句“今一切不论,任取一曲填之,,以致丑脚或唱【懒画眉】,生旦反用【普贤歌】,张冠李戴,实为笑柄”,我觉得简直就是在说我(当然,我没有那么夸张),忽然很无地自容,后来在选曲牌时,就慎重了很多。念白一直是我很头痛的问题,我总觉得自己说的太罗嗦了,这次修改得也并不满意,以后应该还会不断修改。

这四次惨痛的经历过后,我自信不会再有重大的错误发生了,所以我会从这一稿开始保留。

能想到的就这些了,再有的,以后在各出补叙中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