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观剧

假期的读书计划,可以说连十分之一也没完成。本来想读《闲情偶寄》,但是中华书局杜书瀛校注那版实在把我害苦了,兴味索然。近一段时间才渐渐沉下心来,把《浮生六记》读了,同时在看《西厢记》。

先说《闲情偶寄》。

这是高考前买的。出于对中华书局的信任,买的时候都没怎么看内容,回家一翻就后悔了,杜书瀛的那些评注,怎么看怎么别扭。

高考之后决定凑合看,反正都买了,也不能扔着。不看则已,一看我把肠子都悔青了。首先,这是个选本,奇怪的是外皮上没有任何标注说这是选本。不过据杜书瀛在前言上说,词曲部是全的。我稍稍安心。开始看,看了两页就疯了,原因?就是杜书瀛的评注。我当时就觉得想跟李渔商量商量,怎么能揍杜书瀛一顿。看书能让我看出这个感觉来,也很是不容易。我还在忍着往后看,忘记看到哪里,发现杜书瀛对李渔的称呼直接变成了“笠翁老儿”!封杀杜书瀛!!

《浮生六记》我分了很多次才看完。

首先是在去往广州的飞机上,读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说实话,我第一次这样羡慕两个人的爱情,真正是神仙眷侣啊……《坎坷记愁》才看了不到一页,就不忍再看了。合上书,开始无尽的遐想:沈复得了陈芸这样的妻子,陈芸得了沈复这样的丈夫,真是天下一大快事;这样的生活,哪怕只过上一月,便是死了也值得啊;忽然想好好的爱一次,就像他们……

从广州回来的飞机上,接着看《坎坷记愁》。前一天晚上没睡好,心情就有些不好,比及看到陈芸去世,眼泪再也忍不住,零零散散哭了将近一个小时。又看不下去了。

上周闲来无事去书店,决定把整本书从头看一遍,从《闺房记乐》开始。快中午的时候正看到《坎坷记愁》,本来小生说要来,强忍着把泪水擦干了。后来他又说不来了,终于无所顾忌的开始哭。下午把好不容易把心情调整好了,开始看《浪游记快》,没想到书店工作人员的素质极差,一帮人围在一起滔滔不绝的说,我心定不下来,就离开了。

这几天才把《浪游记快》看了。看过之后对沈复颇有微词。原因是扬帮的喜儿。他背着陈芸去嫖妓也就罢了,竟然还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喜儿跟陈芸长得像。对他自己这段生活描写,似乎也颇带着得意的口吻,让我很不能接受。

后两记伪作,不打算再看了。略翻了翻《中山记历》,跟《花月痕》后八回的感觉差不多,“如情话未央,突来鬼语”,狗尾续貂,不看也罢。

《西厢记》看了好久了,看到孙飞虎包围普救寺那一折,怎么也看不下去了,总觉得写得太腻了。“【八声甘州】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这样的词风我一直很喜欢,前一阵子忽然就腻了。

几天前偶然看某才子的博客,马上就感觉像吃了一大块肥肉似的,腻得要死。当天再翻《西厢记》,才发现,写的真好啊……

很久都不看长篇曲牌体的东西了,现在居然会不适应,看半折就累了,也许是注释过于繁芜了吧。以后还会脱离注释,再看一遍,仔细品味一下。

我最开始买的是安徽文艺的版本,很便宜,九块钱,还打八折。就是注释极其弱智,该注的不该注的都注,后来送给大哥了,估计他也没看。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意识到好的出版社是多么重要。我现在看的是人民文学的,看起来舒服多了。前天去图书馆,看到《集评校注西厢记》,除了繁体字我不习惯以外,总体感觉比我现在这本好,注释的考据更细致一些,解释的也明白,两个校注者观点有不同的地方,似乎也是《集评》更令我信服。不过话说回来,我那个已经不错了,总是得陇望蜀,嘿嘿。